经验谈No.262|酷爱游戏/运动/音乐的宁诺学长拿下UCL等8封offer!“大崩溃”后果断选择gap一年调整心态,圆梦梦校!

学生案例 / 建筑设计 / 2025-05-22 17:39:26

图片

图片

Justin

宁波诺丁汉大学 

GPA:二等一

如何评价自己:能宅能玩,躺平E人

所获offer(截至发稿前): 

UCL - MSc Urban Design and City Planning

Edinburgh - MSc Urban Strategies and Design

Sheffield - MA, Master of Arts Architectural Design

MSA - MA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Glasgow - MSc City Planning

Nottingham - MArch Advanced Architecture Design

Cardiff - MA Architectural Design

Birmingham - Msc Sustainable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申请时间线:
图片


OFFER展示

图片
图片

图片

完成自我探索

[关于选择]


因为我的本科大学是一所与国际接轨的学校,因此相对于国内的研究生,出国更有优势本身就接触了这种环境教学。


作为一个建筑学本科生,我选择出国也是为了亲身体验不同文化对空间设计的塑造,通过沉浸式学习拓展创作边界,同时培养独立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这不仅是对专业深度的追求,更是对"建筑如何连接人与世界"这一命题的自我探索。而且我也喜欢旅游, 也很期待体验外面的世界拓宽见识


图片

▲旅行碎片


梦校是UCL是因为它不仅以全球顶尖的学术排名和巴特莱特建筑学院长久以来作为世界建筑最高学府的先锋地位吸引我,更因为其180余年的历史沉淀与前沿技术资源的融合——从参数化设计到智能建造,从伦敦这座建筑教科书的城市到全球化视野下的社会责任实践,我相信在这样的环境中,我的创造力、技术探索与对建筑本质的理解都能被彻底激发并落地生长


我的设计灵感应该可以归纳为“日常”与“几何”。我喜欢从日常用品中汲取灵感,喜欢利用物体的层次感来创造动态空间和增强功能区。在形式上我喜欢把几何形状运用到设计中,打破常规结构和框架的限制,比如错落起伏的立方体结构叠加空间,喜欢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形式。


图片
图片

▲一些随手拍


我最喜欢的建筑师是安藤忠雄,他的作品完美诠释了“矛盾共生”的美学。他以几何形体(如光之教堂的十字裂缝)抽象化自然,却通过光影的动态变化赋予空间神性;他批判现代主义对机能的偏执,却用混凝土这一工业材料构建出最接近东方禅意的场所。这种将局限转化为诗意的能力,我认为正是当代设计最稀缺的。

 

图片
▲安藤忠雄

关于未来,我希望能创造和设计功能设施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建筑和空间,为人们提供互动、便捷和绿色的生活体验,一直是我的愿望。希望未来能有自己的工作室,为未来建筑和社区的概念和想法的产生做出贡献,成为业内享有盛誉的建筑师。



图片用良好的心态面对挑战

[准备经历]


我自己最主要的设计风格就是喜欢使用物体叠加创造起伏空间,增加功能区,喜欢几何体形状,喜欢把建筑设计打破常规形状。设计灵感通常来自于生活,各种生活中的物品,颜色,风格,形状。同时也会考虑用户的需求,结合当地的调研,比如环境,人口,气候,习俗实用性,不寻常空间分布。


图片

图片
▲一些随手拍


四个作品,一个单体建筑,两个综合体,还有一个交互建筑类设计。包含人文关怀有残疾儿童学校,有历史文化遗产传承的历史文化中心,也有自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公共活动区域,最后是交互软件的综合体。


我的作品集风格最明显的就是几何体形状。但具体每个作品也会因为导师的要求有风格差异,因为我总共有三个作品集老师,因为想接触不一样风格的老师教学,让自己的作品集看起来也多样化。


作品集和学校作业的时间分配上,我的作品集开始的时候就是大三下,这个阶段既要应对高强度的专业课,后面又有大四的毕设,又要保证GPA,所以我的作品集大部分是根据学校内的项目来修改或者是汲取学校内已有项目的前期调研和设计灵感来的,这样既避免了重复劳动,又能让课业成果更扎实——甚至有些课程作业因为作品集的二次打磨拿到了更高分数。同时也要更好利用课余时间,周末的时候可能就不能频繁出去玩,要确保在下一次课设和作品集上课的时候都能完成内容。


准备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我大四开始的时候我的电脑就坏了,电脑里很多我的课设和作品集的内容都没有了,当时就很崩溃,很多图都要重新去做,一度特别抑郁在房间摆烂,后来觉得自己肯定不能及时完成项目了,跟家里人沟通选择gap一年。渐渐的通过和朋友的社交,让自己心态得到了调整,加上有了多一年的时间就开始振作起来,去修好了电脑,努力找回丢失的文件数据,完成了课设,然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又赶完了作品集。


图片
▲放松时刻


那段时间压力大的时候,身边人的支持特别重要。同学之间会互相分享有用的资料,谁情绪崩了大家就拉他出去吃火锅散步,室友们晚上熬夜一起做作品集,也会有人陪着改图、帮忙顺逻辑,很感谢身边有可以交心的好朋友。


图片
图片
图片
▲和朋友的约饭日常


对学弟学妹们的建议就是最好能够尽快做出选择。完成作品集和考雅思都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而且加上后期学校的课设和毕设的压力,可以直接拿学校项目改,平时的课余时间都要合理运用,课设压力小的时候就可以花更多时间去提前完善作品集。越早完成项目和语言成绩对之后的压力也就越小,而且早申也有优势。


平时可以收集别的大师或者好的建筑作品资料,积累很多设计理念和思路,好的素材网站也可以收藏起来,对后期开始作品集项目的时候都能有很好的帮助。


适当的劳逸结合也很有必要,偶尔可以和朋友出去聚一下或者散散心,彼此之间互相交流作品心得,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赶图,获得更多别人的建议。有良好的心态更好地去对待挑战。


图片





图片
屋中屋——唐氏儿童未来社区学校设计

[项目介绍]


本项目以构建唐氏综合征患者的包容性未来社区为核心,聚焦于设计一座满足特殊儿童身心需求的活力学校。选址于中国宁波鄞州区未开发地块,该区域正处于城市更新阶段,为探索城乡融合的新型社区模式提供了实践土壤。


图片

图片


设计理念与策略


"城市即家园"的启发,提出"屋中屋"概念:将学校转化为微型城市,通过建筑空间重构归属感。走廊化为街道,房间隐喻住宅,中心大厅成为社交广场,形成可感知的社区缩影。建筑外立面采用折纸艺术语言,穿插错落的几何形体营造童趣氛围,激发探索欲。


图片


空间架构与人性化细节


建筑共三层,以模块化"积木叠加"逻辑构建:

首层设置活动区与公共设施,外立面通过高低错落的开窗墙引入光线游戏,塑造神秘感;

二层为教学区,利用下层凸出结构打造露天花园,模糊室内外界限;

三层整合宿舍与专业教室,通过连廊串联不同体块。

全域植入无障碍设计:楼梯、斜坡、电梯多通道并置,满足特殊群体行动需求。剖面通过交错屋顶与立体流线,实现空间的戏剧化叙事。

 图片


光影与疗愈场景


1.室内运用光线作为情感媒介:

高侧窗将阳光切割成几何光斑,洒落教室激发想象力;

阅读区采用方形窗格矩阵,营造秩序感守护专注力;

走廊通过镂空墙体形成光影织网,引导动态视觉体验。


2.建筑外环境融合自然与人文:

街道界面植入治愈性景观,错落屋顶与层叠体块在渲染图中呈现玩具城堡般的梦幻质感,实现"理性关怀"与"感性治愈"的共生。


图片

 



图片

申请成功率高

[关于LAC]


选择LAC主要因为其申请成功率高(公众号数据和学长学姐案例均有验证),导师团队由顶尖院校毕业或一线设计师组成,大部分都有国外留学经验,能精准匹配院校审核需求;课程注重跨界项目开发,并提供长期职业资源支持,而多数机构仅聚焦基础作品集制作,缺乏深度和延展性。


在师资团队方面,LAC的带课老师不仅认真负责,能根据学生基础定制不一样的教学计划并提供细致的多元化风格建议和课后反馈;申请老师凭借多年经验,精准把控院校偏好和申请节点,尤其在文书逻辑优化和作品集叙事衔接上展现出专业性;教务老师则全程高效协调,从进度提醒到心理疏导都积极跟进。



图片
游戏/音乐/运动/旅行
[日常生活]

喜欢打游戏一些fps游戏,会和同学室友一起;喜欢听歌,在赶作品的时候会边听边做;喜欢出去玩,和朋友一起出去吃火锅或者自驾去周边散心;也喜欢运动,和室友定期去健身房或者约起来打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文来源:Justin
文中作品及图片归原作者本人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图片


LAC空间学部 26、27fall 招生现已全面开启!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免费咨询!


图片

wechat:客服账号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