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谈No.261|同济学姐直奔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斩获UCL/HKU/EIT/Aalto等8封英港欧offer的她最后选择是?
asp
同济大学 城乡规划
GPA:88.55
如何评价自己:躺又躺不平,摆又摆不烂的自我否定一级选手
UCL-MSc Transport and City Planning
HKU-MSc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UvA-M Urban Studies(research)
EIT- Urban mobility(加泰罗尼亚理工入+Aalto出)带merit奖学金
LiU-MSc Strategic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Aalto-MSc Spatial planning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UH-Master's Programme in Urban Studies and Planning
顺理成章
最初可能是从小受到周围人选择的影响吧,家长的朋友、同事的孩子大部分都在国外,再加上想进高校,有段时间要求必须有海外经历来着,对我来说出国好像是人生中必然的流程,顺理成章。从小到大国内国外去了不少城市,我属于见一个爱一个的那种。高一的寒假跟高中去欧洲游学,我妈妈同事跟她说,完了孩子回来肯定要学建筑了。不说一语成谶吧,但是我确实喜欢欧陆的建筑还有城市的风格。
▲旅行碎片
我是80%的i人,那20%的e可能得益于我的东北血统,必要时还是得大大方方,不然真的纯纯i人,不喜欢人多,不喜欢高楼大厦,这太压抑了,我梦想中的童话世界大概是这样的,人少少的,长时间的黑夜,藏雪地里小小的一栋栋房子,我可以一直躲在房间里,像这样很像北欧吧。
后来选择去交换也是想了解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欧洲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最开始也会担心自己会不会听不懂课,会不会没办法在小组讨论的时候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后来实践证明我的担心都是多余的,在欧洲的半年时间交到了很多朋友,也学习了很多新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少了很多焦虑,学习了如何平衡生活和工作。这也让我更加坚定了留学的选择。在半年的时间里,也去到了欧洲的十几个国家走走逛逛,是否喜欢这个国家和城市也是选校的重要参考。
最终去向应该会选择EIT。有三点原因吧:首先,我最想去的国家是芬兰,所以整个申请也是围绕着芬兰进行的,EIT的出口校是阿尔托大学,可以有一整年的时间在芬兰学习和生活;第二点是这个项目本身听起来很有趣,第一年在西班牙第二年在芬兰,中间还有summer school会去两个欧洲的城市,除此之外eit也有很多活动的组织,整体留学体验丰富;最后就是经济因素,eit的奖学金包括了学费减免和生活补助,核算下来真的是经济实惠,守财奴我本人真的会“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舍弃了日思夜想三年多的阿尔托自己的offer。(不是的,听我狡辩,我对比了两个项目的课程设置,其实对阿尔托来讲是大差不差的,跟我本科的内容也差不多,都是规划相关偏交通。而upc的课程设置更硬核一些,涉及到编程数据分析建模这些,学习下没学过的,未来的路会更宽一些吧,至少目前我是这么想的。。。)
关于未来,走一步看一步吧,能申博申博,能工作工作,虽然我的打算一直是在欧陆读博然后工作,但现在的我也摸不清两年后的我到底会怎么想。最重要的是,想好好生活而不是忙于活着。
焦虑没啥意义
[准备经历]
准备过程中,我建议大家最好不要太焦虑,要相信“做你自己这件事,没有人比你做的更好”,这一年多我一直在想会不会全聚德,会不会没学上,即使所有人都告诉我不会的。真正经历过一年申请季之后会发现,真正是“才看清追兵与逃兵,竟都是我自己”。没有选择是错误的,焦虑没啥意义,干就完事了。
还有文书的材料准备阶段,其实回看大学几年的经历有很多的点可以写进去的,即使我没参加过竞赛什么的,但是一些课程中参加过的工作坊、实践啊之类的都可以作为经历的一部分补充上去,这样可以让整个文书更加的丰富立体。
如果你也像我一样并不喜欢设计,不想画图,申请非设计类专业但是需要交一份作品集。可以看看官网上的要求,如果没有强调必须要设计作品的话,可以选择放一些论文、调研报告之类的。and该放弃的时候就放弃吧,沉默成本不参与重大决策,当你觉得画图已经严重影响了你对生活的认知的时候,就换一条路吧。
[关于LAC]
对比过两家机构,规模体量相仿,服务内容从字面上看也差不多,收费相差也不大。所以所以所以,其实申请选择机构最最重要的就是,跟老师合不合拍,聊不聊的来。我选择中介的比较时间非常短,所以也是在短时间内跟两家机构的老师反复的沟通,得到的对比就很明显。我是一个很容易焦虑不自信的人,所以更需要外界的一些鼓励和定心丸。Viola老师给我的感觉就是聊完天之后我的内心可以很平静,也是促使我转头选择LAC的关键原因。(PS:LAC的猫猫很好撸啊啊啊)
我的作品集老师和申请老师都是同济的学长学姐,因此沟通会免去很多不必要的前期提要。我最后决定放弃作品集,学姐还给了我很多方向上,准备上和未来的建议。
申请老师更是我这一年以来接触最多的老师,从选校到文书准备到面试。因为我那个学期非常忙,再加上作品集是单独为了赫大临时做的,因此中间也有很多惊心动魄的提交生死时刻,最后都是平稳解决,回想一下还是挺有趣的。
港大面试的时候我超级紧张,好不容易挨到了我的时间又被拖推迟了一会,我一整个焦虑地给他发了一堆“啊啊啊”消息轰炸。这一年多老师也是给了我很多的信心和鼓励吧,我说你这比我对我自己都有信心,他也从自己的经验角度给了我很多建议。最后也是实践证明,很多我没想过会要我的学校也是顺利地拿到了offer。
日常就是追追星、旅旅游、打打球。压力越大,不务正业的频率越高,包括但不限于一边通宵画图一边全国各地追了7次演唱会。劳逸结合还是很重要的,刚开始画图的时候整天把自己扔在图书馆,头昏脑胀一天也摸不出一张图,既打消了积极性,也让自己变得很累很累。于是开始挤时间出去玩,玩完爽到了再干活,速度会提高很多。
时不时听听演唱会,听听周深告诉我“你很棒”“你可以的”“你是最棒的”,结束了再回到“城市某间禁锢灵魂的巢”认真干活。在演唱会的许愿环节每次都许下“offer大满贯”的愿望,也算是一定意义上的实现了。
说到电影,我一般会在意志消沉的时候看一遍《垫底辣妹》,从高三到大五也看了很多很多遍,推荐大家看一看哦哈哈哈。
LAC空间学部 26、27fall 招生现已全面开启!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免费咨询!
wechat:客服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