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谈 | 涂鸦+植物感知!纯艺学姐跨学科斩获皇艺RCA offer!
Nicola
皇家艺术学院 RCA-Communication
南京师范大学 艺术品保护与修复
我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并想从事美术馆和博物馆相关的职业,最后选择南京师范的艺术品保护与修复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虽然真的也很喜欢交互设计,但是为了未来的就业选择也考量了一下自己究竟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和精力继续走下去。
▲南京师范大学艺术品保护与修复专业授课现场
我的作品集概念以涂鸦和重塑植物与人的关系为主。
我一直以来就对涂鸦有着浓厚的兴趣,很喜欢Keith Haring和MR Doodle的作品,很大程度上我觉得涂鸦就是一个人的灵魂,因为它能反映出一个人真正的心理与生理状态,而失去了这个灵魂,这个生命体就是不完整的。就像在课堂上我的老师教我的那样“当代艺术是一面镜子,能将我们联系到许许多多的社会现实”。
这也是为什么我想到了将行为艺术这样的形式与涂鸦收集相结合起来,从而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加入进来。其实在这之前,我总是认为只有绘画才可以算作涂鸦,但是其实文字(无论是哪种语言的)和其他的任何一个自然界的东西,都可以成为涂鸦,因为他们都是有痕迹的,无论是人为的还是自然的;就像甲骨文是来源于人类对于自然界的一种认识产生的符号那样,石头上的自然的痕迹,皮肤的纹路,都可以是一种涂鸦符号的代名词。他没有好坏之分,也没有纯粹的金钱来与之衡量,它是随性的,自由生长的,是不受时间与地域限制的,我们创造了涂鸦,它也成就了我们。
▲Nicola作品
我的涂鸦不是很出彩,但他们都是我当时的心情的一种反馈机制,很多想说的话,很多想做的事,都通过涂鸦这一媒介,被我转述了下来。在涂鸦的时候,我一个人,安安静静的,我可以谈论我喜欢的任何话题,然后把他们描绘下来,可以是对社会新闻的思考,对避而不谈的性的表达,还可以是在外出绘画时的所见所闻,他们都可以变成一种独特的涂鸦符号。
涂鸦还可以帮助我们舒缓自身的情绪,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在涂鸦的过程中,都能达到一种自我疗愈与自身的情感共鸣的效果。当我在创作我的涂鸦作品“鱼“和”鸟“的时候,更多的是于处一种放空的状态,通过回环往复的线进行一种重复和再现的形式,再通过线的拼凑来形成一种自我的表现作品。
▲Nicola作品
我觉得对我而言很大程度上就是牺牲自我时间,保持平衡,因为交互设计和我在学校学的纯艺架上绘画相比,是一个全新的东西,所以需要我花大量的时间来调研和准备来赶上每周的进度。
我没有一个固定的时间表来安排每天来做什么,作为一个纯粹的ENFP,按照计划有条理的完成是很难的。但是也并不是完全不计划,我是按照一周的天数来分的,将学校的作业整理成条数和机构的作业罗列在一起,然后每天规定自己必须要完成哪些,当然,有几次我也差点忙不过来,向现实妥协,放低标准;或者临近上课了熬大夜完成,可能当时觉得很痛苦很煎熬很焦虑,但现在想想还蛮有意思的。
▲图源Nicola
Q:准备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是如何解决的?
我记得有一次在机构上自习,忽然看到了其他同学的作品,觉得自己做的好拉垮,满心里都是“我真的有学上吗?”但是我的主带老师和我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
▲在山里走走拍拍
Q:准备留学的这段时间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吗?
我其实很感激这段学习经历,因为它让我接触到了以前从没想过会接触的领域。
我记得在和老师做植物的项目的时候因为涉及到的户外装备的设计,第一次自己做了雨衣和登山杖,对我而言不仅学到了新的技能,还是一个很有趣的体验。去山林里拍摄自己做的东西,回归自然的过程中也有满满的成就感,能做成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是很让人满足的。
▲和老师的植物项目
猫咪很可爱,夕阳很美。其实在选择lac之前,我已经实地考察过上海和杭州的很多机构了,LAC给人的感觉很温和,就像西湖的水一样。虽然它的面积不是最大的,但是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很热心很善良,给人的感觉很温暖。
▲图源Nicola
我遇到的每一个老师都很认真负责,很理解很尊重我们,非常感谢老师们。
虽然选择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过程,没有必要太过于焦虑和心急,做自己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