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谈No.257|建筑学姐考研失利后一年内四个项目推翻重做上岸港大!“逆风翻盘”从来不是说说而已!
GPA:3.64/4.5
如何评价自己: 一个不断尝试,不断调整的人
获奖经历:第十六届谷雨杯可持续建筑设计竞赛优秀奖
Sydney-Master of Architectural Science(Audio and Acoustics)
申请时间线:
被大湾区的文化氛围吸引
[关于选择]
考研失利后,面对调剂的院校我心有不甘,考虑二战又有诸多变数,一面是残酷的现实,一面是攀登名校的梦想,经过多番挣扎,选择了出国留学。
关于梦校,由于深受港剧以及粤语歌曲的影响,我被大湾区特有的文化氛围深深的吸引,所以一开始我将自己的目标定位就选在了香港。作为一所顶尖的亚洲学校,香港大学无论是学校的资源,文化背景都十分吸引我,我期待能够在这样的一个平台更好地学习,这也是我选择这所学校的原因。
对于设计的看法,我认为设计是见仁见智的,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每个人都有资格坚持自己的想法和本心。我个人更喜欢富有文化内涵的建筑,我认为现代建筑不应该仅仅是单纯的居住机器,它应该像人一样,有自己的性格,有着时代和地区的烙印。例如贝聿铭先生,在他的设计中能够看到他对现代主义的坚持,同时也能看到背后蕴含的东方文化。他的作品是简洁又有诗意的,将这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可以说贝聿铭先生的作品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最喜欢的建筑师贝聿铭的作品苏博
未来我希望能够在行业当下的发展状况种寻求突破,不断摸索,在未来的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进而完善自己的职业规划,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特长。
精益求精才是王道
前期在作品集的项目选择上,我选用本科期间的4个作品进行修改,但是实际上我的项目的细节以及概念都与申请要求有一些差距,所以在作品集老师的指导下,我只是沿用了旧设计的选地和部分概念,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深度的优化,其实相当于重新做了4个项目。
我作品集的风格差异并不大,基本都采用了渲染+PS/AI处理的方式。由于我准备作品集的时间比较紧张,所以就采用了我本科期间最熟悉的工作方式。但是在细节上,我的作品则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挖掘。
这还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通过做作品集的经历我感受到,做设计不必一味的追求夸张的炫技,精益求精才是王道!
对于时间上面的调和,我作品集开始的阶段正好赶上了学校的毕设,在这里我建议和我遇到相同情况的同学,不要选择强度过大的毕设,真的会非常消耗精力,影响心态。我当时的处理方式是把一周的时间进行分割:例如周日作品集上课,周四毕设上课,我就一二三完成毕设,四五六日完成作品集,并且我会选择到图书馆或者自习室学习,这样一定程度能提升我的工作效率。
准备过程中比较困难的点是在考研失利之后,我的身心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击,紧张的任务让我并没有时间去调整,从而影响了我的工作效率,导致我在投递之前我都一直处于崩溃的状态,身体也因此变得很差,三天两头的生病。
其实这个问题很难得到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法,因为时间紧迫,任务必须要解决,而自己的身体状况也是无法避免的。我只有通过积极配合治疗,并且多和身边的人沟通来调整自己。而在学习上,这要感谢我的作品集老师的建议,他建议我用excel列好每日的计划,完成之后在上面标注,按照自己的状况尽力完成,这种方法大大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让我能在deadline之前顺利地完成任务。
留学期间的很多事情在我心中都留下了很深刻的记忆,其中最深刻的就是朋友们的鼓励,在我最崩溃的阶段多亏了大家的鼓励和支持,我才能有勇气面对困难,调整好自己。我记得去年冬天,正值作品集任务最繁重的时候,我的身体状况很差,我的朋友们都给了我支持。一位上班的好朋友特地赶着周末,坐火车来到我身边陪伴我,给了我很多鼓励;还有一位好朋友为了我去寺庙祈福……大家的关怀令我十分感动。
我整个25fall的时间很短,从决定留学到申请不足一年,对于如果有和我相同经历的同学,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最好能够尽快做出选择。完成作品集和考雅思都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拖到后期很可能会影响申请的进程。没有语言成绩的可以尽早地开始学习,越早考过后续的压力也就越小。
(2)跟从自己的本心。在这个过程中你一定会接收到来自各种各样的周围人的建议,比如该不该留学,什么时候考雅思,选择什么样的学校等。这些可能会让你眼花缭乱。我在这里引用我妈妈常给我讲的“小马过河”这个寓言故事,河水深不深,只有自己知道,也只有你自己能够决定自己的人生。所以请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计划!
我最喜欢的项目其实是我项目中的医院设计。这个项目是在我本科的儿童医院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改造。当时选择这个项目的原因是医院作为我的高年级单体建筑设计作业,内部功能复杂,对场地流线组织的要求也很严格。我希望能够通过这个作品来展示我的基本功。另外,医院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场所,利用设计中能够很好的展示人文关怀。
现如今医院设计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缺乏等候区域,环境压抑等问题。在满足医院基本功能的情况下,我认为作为设计者应该关注的这些问题,另外,作为一个儿童医院,儿童以及家长的使用心理也需要被关注。所以我将视点放在了医院的疗愈性设计中。
我为整个设计注入了一条“寻找青鸟”的故事线,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两个小朋友,他们在旅程中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危险,但是他们积极的克服这些困难,最终找到了代表幸福的青鸟。这正如小朋友们求医的过程,克服一个又一个的难关,最终重获健康。
而这些“危险”被我设计成了一个又一个的蛋状趣味游戏空间(如勇气森林,沙丘等),小朋友们在其中可以进行玩耍解密,既可以打发他们就医时等待的无聊情绪,也能够缓解他们心灵上的痛苦。这些蛋状空间被竹编结构连接成一个整体的系统,内部覆盖绿植,起到净化医院内部空气的效果,同时在视觉上也能给人放松的感受。
医院整体是由椭圆形+长方形两种元素结合形成的,原始部分为长方形的科室,新植入的部分大多为柔软可变的椭圆形空间,在形式上能够得到很好的区分。
[LAC相关]
我在选择时进行过多家对比,试听了几家机构。在选择中,我主要是想看和老师之间的设计理念是否契合,最终是LAC的老师吸引了我。
我认为整个申请过程中接触最多的就是作品集的指导老师,选择的这里要强烈推荐我的指导老师张老师!在学习中,我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张老师都会不厌其烦地为我解答,而且他日常也会督促我的进度,帮助我解决问题。对于我的作品,他都会用批注的形式把每一个问题都标注好,方便我理解。
在设计中,他是富有创造力的,每次他总能言简意赅的指出我设计的问题。在他的指导下,我学习了很多有趣的案例,这些内容的学习为我后续的设计增添了无数的亮点。对于图纸的绘制,他也有着严格的要求,也正是在这样严格的要求下,我的图纸不断打磨,才能变得更好。
我认为我的作品集离不开张老师的悉心指导,他是一位负责,耐心,有着很高水平的老师,能够在申请路上能够遇见这样一位好老师是我的荣幸!
我其实想推荐一首歌——《猜情寻》,在过去我一直以为我的人生是《葡萄成熟时》,等候葡萄酿成甘甜的红酒,我在等待我人生的下一刻的转机。可是在完成投递的那天,我意外听到了这首《猜情寻》,突然一下,我茅塞顿开。游戏输赢又如何?谁说你要战胜别人,你只要玩在当下,留下欢乐便无憾。即便是考研失利,即便是投递中遇到的诸多不顺,那都是一场游戏,参与过了就好。
作为一个enfp,其实我的爱好都是来的快去的也快,游泳,画画,唱歌,做手工,弹琴,玩江南百景图,看情景喜剧……一般都是看情况,并没有很长久的。
LAC空间学部 26、27fall 招生现已全面开启!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免费咨询!
wechat:客服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