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谈 | 25Fall 超强ISTJ学姐拿下伦艺等4枚视传offer!相信纸媒的魅力——关于植物衰老的诗意叙事!
LAC 国际艺术中心 25Fall Offer 季来临!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LAC学员Nico同学,她的作品集偏向叙事性,聚焦生活中的小事或现象延展思维,通过结合书籍设计、装置艺术以及排版等多种表现方式,将视觉、触觉等多感官体验融入艺术表达之中。整体风格细腻、富有诗意和象征意义,凭借这一系列出色的作品,Nico同学目前已经成功斩获了伦敦艺术大学、金斯顿大学、南安普敦大学、拉夫堡大学等4枚视传&平面方向offer。
Nico
大连工业大学
视觉传达设计
申请类型:本科申研
申请方向:平面视传
雅思:6.5
所获 Offer(截至目前):
伦敦艺术大学Camberbwell - Graphic Design Communication(MA)
金斯顿大学 - Graduate Diploma in Creative Practice(MA)
南安普敦大学 - Communication Design(MA)
拉夫堡大学 - Graphic Design and Visualisation(MA)
申请时间线:
提高认知
[关于选择]
说实话我从小就对欧洲那边的文化感兴趣,初一的时候去欧洲旅游,去法国看了凯旋门埃菲尔铁塔,被卢浮宫里的画作和雕像深深吸引,从那个时候就有些开始憧憬能够多出国多见识一些不同的文化。再加上大学时报考的是中外合作办学的视觉传达设计,四年本科的学习让我适应并喜欢上了英方的教学模式,我觉得这种比较开放包容的教学环境和方式是我所需要并且想要在未来继续追求的。
[项目介绍]
我的作品集会偏向于叙事一些,主要产出以书籍为主,同时辅以一些装置。一开始我会觉得每一个项目都有书籍的产出会不会太无聊太单调,但是主带老师说的话点醒了我,说平面设计的产出大多都是以纸媒为主,纸媒也有很多不同的呈现方式,不要对纸媒有所偏见。在之后的产出过程中我发现确实如此,叙事和纸媒的结合和配合是非常融洽的,况且可以根据作品的内容和主旨选择各种各样的装帧方式,而装帧方式又有无限的可能。
我和另一位带课老师的项目也是如此,我采用了福尔摩斯那种探案的感觉去进行了形式上的结合,它甚至不是被装帧好的,而是各式各样的情节被分布在大小不一的纸片上,被装在了翻盖盒中。书籍不仅仅是具象的叠在一起的内容性阅读,也可以是像探案篇里面,侦探在挖掘人物联系的图表一样的阅读感。其次,我做的这本书并不仅仅只有看的部份,还有读者选择的部份,读者可以通过穿红线的方式作出选择,当他们做完所有选择后,一本书也就被“装帧”完成了,这会让阅读过程更具沉浸感。
我的作品集中的项目都是由我生活中观察到的小事或是一些现象进行延展的,聚焦于一个点进行无限地思维发散,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一直有在耐心地引导我,给我提供了很多创新有趣的想法,甚至是打破了我看待某些事物的传统看法(就比如说前面我所提到的纸媒和书籍)。
▲梳理项目故事情节逻辑
我想介绍我的第四个项目【Time‘s Whisper】,这是我最后一个开题的项目,但也是完成的最快的一个,得益于先前几个项目的经验积累,我已经能够将老师教我的开始一步步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这个项目的灵感来源于我对植物的思考。我的妈妈是一个热衷于养各种绿植花卉的人,所以我家的阳台上满满当当全是植物,与此同时我也关注到了植物在它不同阶段的变化,植物,像人一样,不能以任何方式逃避衰老的过程,我发现当我的母亲和她的朋友谈论衰老时,或多或少也是带有悲伤的情绪。
我关注衰老话题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我发现目前越来越多的产品和广告都鼓励人们“抗初老”,它们让一些年轻人也开始提前担心“变老”。然而,我发现有些植物在生长到一定阶段后会变干、枯萎或变成干花,它们在颜色、触感和纹理上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些差异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因此,在这个项目中,我以植物的衰老为出发点,试图为人们提供一个积极看待生活变化的视角。
我花了三个月的时间进行研究和记录,对一些植物做了定点记录。我将调研分为五个阶段,并通过关键词对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调研中,我主要专注于叶子和花瓣的变化,包括它们的颜色、质地和触感。有些植物的叶子会卷曲起来,呈现渐变的颜色,有些植物的叶子会从软变硬,比如银杏叶脱落后会变为浅棕褐色,并且会变得坚硬。所有的调研都帮助加强了我的想法:衰老不仅仅是一种逝去,也是一种生命形式的转变。
▲项目四-调研
我在这个项目中结合了诗歌、摄影、排版和一些数字图像处理。为了更好地呈现这个主题,我用一种微妙的叙事方式来表现凋谢的花朵和枯萎的叶子的细节,用文字来唤起对自然和生活的思考。我把所有这些元素结合在一起,用书和唱片作为主要的载体,因为这两种形式都有储存记忆和故事的功能,它象征着对稍纵即逝的瞬间的保存和记录。此外我还在作品中加入了我妈妈的照片,让她也成为设计叙事的一部分,让整个作品更具有叙事性和故事性。
▲项目四-叙事诗集
在这本书的设计中,我写了一些关于我的观察和感受的叙事诗,并根据图像和文本内容尝试了不同的排版,使叙事的呈现更加灵活。当我谈到银杏叶由软变硬时,文字的排版由圆变直;当我谈到街角随风轻轻摆动的树枝时,文字的排版是错落有致的,就像阳光照射在白色墙上时它留下的阴影。此外,在由诗歌封面和亚克力唱片记录组成的完整唱片装置中,我将装置和叙事诗与我画的插图结合起来,以母亲的年龄增长为线索,和我之前所提过的那样,象征着对转瞬即逝的时刻的保存和记录。
▲项目四-装置设计
▲项目最终呈现
合理规划 忙中有序
[准备相关]
在准备作品集的过程中,我觉得最大的困难是在第一个项目的调研和视觉处理部分,我的第一个项目花了相当长的时间一直在找参考做视觉,做了很多很多不同的版本,当时说实话已经有点开始崩溃了,但是真的要感谢主带老师的严格,对我的视觉效果一遍一遍慢慢磨,因为说到底作品集看的还得是质量,只有经过不断地修改和优化才能让自己的作品越来越好。
因为压力大,很多时候会一边哭着一边忙着在ae、ps各个软件之间反复修改视觉,虽然听起来会有点夸张,但是确实是这样的,因为太想做好这件事,达成自己的目标,所以自己的精神会比较紧绷。好在老师们还有我的妈妈以及朋友一直在鼓励我,最后我也是处在一个比较佛系、释然的阶段,接受一切结果。
特别特别感谢!
[关于LAC]
不知道为什么来到lac的时候就感觉到了一丝莫名的亲切感,可能是因为机构有很多的猫猫吧,感觉这是个很融洽很温暖的环境。我是先在在线上听的主带老师的试听课,然后决定选择lac的时候是和老师们在会议室聊完之后,当时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老师们和我说他们每年带的学生基本都能拿ual的offer,我当时就也有种莫名的信心了,心想着只要跟着老师来,踏踏实实做好每一步,自己也可以,事实证明确实是这样的哈哈哈哈哈~
▲项目日常&校区的猫猫
我的项目带课老师完全就像大姐姐一样,很耐心地指导我!可以说当我在刚着手于准备作品集的时候,真的是处于一个非常迷茫的状态,我的主带老师,教我一步一步从思维导图联想,到进行想法的发散,再到如何针对主题进行调研包括视觉效果的参考和处理,包括后续的产出形式的思考等。不仅如此,因为我的作品产出大多以书籍为主,所以老师还教我如何根据书的内容和风格进行纸张的选取以及装帧方式的选择等。
除了这方面,我觉得老师们带给我的还有逻辑上的进步,我还记得我刚开始排版的时候简直是完全一顿乱堆,把图片和文字一股脑全放上去,毫无逻辑可言,两位老师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真的很牛,通过举一些生活中浅显易懂的例子就可以让你明白排版该怎么排,什么叫做节奏感和视觉重心、信息层级的重要性。她们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如何制作作品集,也通过鼓励我去阅读一些与哲学或是社会相关的文章、书籍等,从内在提升自己看待事物的角度以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让自己的思想更加深层。
在拿到ual面试之后,年前那些天包括除夕当天,两位老师都还一直在陪我做面试辅导,陪我梳理逻辑,尽自己的全力帮助我们可以在面试中展现出自己最好的状态。能够遇到她们真的对我来说是很幸运的事!!
▲准备面试视频
我是个彻底的j人,所以很多时候我都希望能够提前规划好每一步。我记得在24年6月的时候我还找申请老师线下面对面找了个空教室把我的ps信息表捋了一遍,申请老师特别耐心,从头至尾给我提出了不少建议和反馈,包括哪些地方需要详细写,哪些地方可以添加一些专业性的描述文字等等。包括在后续递交申请的时候老师也很认真很负责,经常在休息日或者是晚上被我打扰哈哈哈哈~
我的教务老师我们俩是老乡,再加上我们就差了三岁,所以沟通起来完全是好朋友一样,平常在机构我们还经常一起逗猫玩~印象最深的是我有次在朋友圈说自己很焦虑,然后教务老师当时给我评论的一句话真的让我感触颇深,我还把它写进了备忘录:事情还没发生不用过度担忧,因为此刻想的再多也不能增加好结果的可能性。在最后一刻前只需要尽力做好就可以,尽可能做到最大程度的努力后,即使结果事与愿违,这个过程也是成长也是收获。这真的让我觉得她不仅在工作方面很认真,在私下也会关心学生的状态,让我觉得非常非常暖心。
总而言之我觉得我的每一个老师都特别特别好,都和大姐姐一样好相处,而且特别认真负责。我是个经常焦虑的人,但是她们都会一直鼓励我给我提供自信心和很多积极的情绪价值,特别特别感谢她们!!
图文来源 / Nico
文中作品及图片归原作者本人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