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谈No.240 | 酷爱旅行/看展/摄影的室内学姐跨专业拿下伦敦艺术大学 CCA/CSM offer:“把梦写进我的作品集”
Grace
多伦多城市大学 室内设计
所获offer(截至发稿前):
更加灵活地去选择
多探索多沟通
关于策展作品集,其实就是将展览内容进行视觉平面化的展现,类似于展览导览。而在选题上,我认为选择一个自己熟悉并感兴趣的主题是必要的驱动因素。睡觉占据着人们生活将近 1/3 的时间,而对我而言,做梦这件事几乎是每日必备。因此我选用梦境作为主题,将梦境分为大致三个部分,好梦,噩梦,还有一个就是白日梦。
梦境可以是天马行空的,有很多解释不清的元素和逻辑,我曾经在压力大的时候经常梦到自己被追杀,甚至被黑衣人带到地下古堡截肢换上船长 Jake 的那种钩子手臂。而在 18 世纪,画家以梦境为主题暗喻当时对于社会黑暗现状的忧虑。因此梦通往我们最深处的门户。暗含了渴望、恐惧和野心。我想要通过展览的方式和人们探讨梦的多面性,潜意识和心理等。
关于作品集与学校作业如何分配时间,我大部分准备作品集的时间是大三结束后的暑假和大四上学期,暑假在美术馆的实习,让我能够近距离地观察策展的流程和模式,亲手感受布展,这些对我的论文和学习计划都有很大的启发。在学期中的话,需要顾及的事情会更多一些,学业,兼职,申请,拖延症的我一般都是在和老师上课的前一两天熬夜赶 due。(ps. 如果能规划好就不用焦虑了...)
▲看展照片,图片来自 Grace
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大概就是找作品和给作品写介绍吧。很多新生代的艺术家和作品层出不穷,要浏览不同的网站,寻找匹配自己主题的作品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其次就是为作品附上介绍,策展人是一个连接艺术家和观众的第三方,在展览中是不能将自我视角和主观态度融入进去的,因此介绍不仅要客观,还要能够让观众连接到主题,产生关于自我的思考。
老师给我的要求是将文字赋以哲学和心理学的意味,也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似懂非懂的感觉,所以我去阅读了很多古希腊哲学家的名言,以及各种艺术展览导览的介绍,以更好地呈现我的文字。
▲看展照片,图片来自 Grace
第一个部分是好梦,那些艺术作品中的梦都有着积极的情绪、快乐、希望和满足感。通过各种不同的媒介,赋予个人力量并将个人带入美丽与宁静的想象世界的梦。
第二部分探索了噩梦的领域,其中恐惧、焦虑和不安的体验占主导地位。通过令人难忘的图像、奇异的音景和实验装置,参观者将面对他们的恐惧并深入研究潜意识中令人不安的方面。目的不是恐吓,而是让游客得到宣泄,探索他们最深的焦虑和人类心灵的黑暗阴影。
最后的“清醒梦”旨在挑战好梦和坏梦之间的二分法,强调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梦常常模糊这些区别,展示了人类的复杂性。通过互动展示、虚拟现实体验和多媒体装置,参观者将亲眼目睹从好梦过渡到坏梦的过程,反之亦然。主要是为了探讨梦的象征性质和鼓励参观者反思自己的梦想与个人的解释。
[日常生活]
图文来源 / Grace
文中作品及图片归原作者本人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LAC空间学部 26、27fall 招生现已全面开启!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免费咨询!
wechat:客服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