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谈No.217 | 从双非到QS世界第一,又一黑马“横空出世”!双非上名校真的难吗?

学生案例 / 建筑设计 / 2024-07-12 14:33:37

图片

图片

YANBIN CHEN

双非二本建筑学

GPA3.63/5
自我评价天天熬夜的拖延症患者
获奖经历(奖项全称)
2022 Provincial"Internet +competition
The "China Decoration Cup "national award
2023.09-2023.010
Third Prize
Second Prize

所获offer(截至发稿前)

UCL - MArch Urban Design

MSA MA Architecture & Urbanism

Cardiff - MA Architecture Design

ADELAIDE - Master of Architecture by coursework

Sheffield - Master of Arts Urban Design and Planning

Nottingham - MArch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Build

UNSW - Master of City Planning    


申请时间线:
图片


OFFER展示
(截至发稿前)

图片



图片

去曼城看看

[关于选择]


选择出国是首先我想要去了解更多的文化,更多的建筑,去开阔一下自己的眼界。同时我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接触不同的设计、不同的人。我想在自己还比较幼稚的时候,比较有活力的时候去不同的地方看一看走一走,去感受真实的世界,感受不同文化不同人群的真实的生活状态,我想真实的去感受这些现实的东西。

图片
图片
图片

建筑不仅仅需要基于眼睛去感受,要基于身体的各个感官去感受,脚踩上去是什么感觉,手摸上去是什么感觉,我一直认为我要脚踏实地的真正接触到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文化,对于设计来说可能在某种程度会能够有提高。


图片


其实我更想去MSA,首先不知道为什么我一直对于曼城有一种很独特的好感,我之前也从来没去过但我自从决定想要出国以后我就特别想去曼城走走看看,我觉得这个地方很吸引我,同时在我的了解里,虽然MSA没有那么梦幻但他给我一种更脚踏实地的感觉,我感觉我会更适应曼城的节奏和氛围。所以我更想去MSA。我可能比较自私我想摆摆烂,稍微轻松一点(当然这事大家都懂,都学建筑了去哪都不可能轻松)


关于我对设计的看法,我以前真的很喜欢那种和炫酷的东西,很概念化的东西,包括我的作品集的项目都不太落地,但是我现在的感受更多的是想要把一个建筑的空间或者城市的整体去规划好,之前朋友问过我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我们所设计出来的房子和街道是否真的能满足人们最初安身立命的期待。所以我现在对设计的想法更倾向于让最基本最基本的体验变好,当我走到一个建筑的内部时那种流线和功能以及空间的丰富度,那种走在哪里都很舒服的感觉,让我感受到的震撼是大于外面的造型的。我感觉我很欠缺的也是这种基本的能力。


图片

图片

喜欢的设计师风格,我喜欢的风格太杂了,我特别喜欢安藤忠雄的空间,他带给我的感觉就是他的空间很细致,很精致,每一个位置都有他存在的道理和能够带给人的独特感受,他真的很像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创造者和人际关系的缔造者,在他的建筑里会发生些什么样有趣的事情,是能从他设计里发现的,我感觉这个非常有意思。


图片


关于未来,不确定性太多了,说实在我还是有点迷茫的,我想去别的地方再看看,甚至可能会学些其他的东西,未来的事情谁知道呢,个人自己的倾向可能偏向继续往下读一读,但其实我个人来说比较随遇而安了,尽力做好自己手里的事情,然后对什么事都不报特别大的期待,然后后续发生的每一件事就会对我来说都是一种超出预期的奖励。



图片

把握时间

[准备经历]


关于我的作品集风格,由于我主要申请的方向是英国,然后再加之我的老师也是从英国毕业的,我的作品里就很喜欢用拼贴插画的风格,老师也会这样要求我。


对于如何调和作品集和学校作业的时间,说实在我在这方面的能力真的是很差,我几乎不能平衡学校作业和作品集之间的直接冲突,所以我会每节设计课都带着电脑上,完成我学校作业的同时,能够借助老师们帮我提一提作品集方面的意见,但是两个正面冲突的时候就只能强行通过熬夜来把时间熬出来了。


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感觉其实可能还是说时间吧,和那种时间紧张带来的压力感,逼着你做选择,逼着你做决定,这个过程真的回想起来都很头秃。抓紧一切时间赶图,做作品,然后跟老师们沟通,然后赶紧做决定,然后投递,我其实没有特意去解决,就跟我说的一样,我就比较随遇而安了,虽然也很忐忑但是,没办法很多时间不是你自己能把握的,所以我一直没有把自己期待过高,万幸的是整体的结果是出乎我的意料的。


印象深刻的事情可能就是,周围人对我的帮助吧,尤其是舍友、学校老师,和lac各位老师对我的鼓励吧,学校同学也是非常照顾我,很多琐事他们都帮我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


作为“过来人”对学弟学妹的Tips!!


还是时间的问题吧,如果可以的话尽早准备,把时间线拉长一点,让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充分准备作品集和提高自己的绩点,因为学校很多安排可能是会出乎意料的,你的安排总有那种不得不被打断的情况,为了自己身体吧也是,能少为这种意料之外的情况熬夜。这可能就需要我们留出富裕的时间来应对突发情况。所以时间真的很重要,再者就是可以留出给自己放松的时间,因为整个过程和学校作业几乎是并行的压力大几乎无法避免,所以还是为了自己身心的健康,留出给自己放松,哪怕是出去溜达溜达吃点好吃的的时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以自行车主题的城市客厅
[项目介绍]

我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应该是第二个作品,这个作品不仅仅是我花了最多时间和精力的作品,也是我觉得最有意思的作品,这座建筑在我的设计概念里将成为人们与生活的纽带。首先这个建筑关注到城市中相对独特的群体——自行车的爱好者们,建筑为不同身份、不同程度的、不同需求的爱好者、游客以及市民设计,让不同阶段的人们都能够在建筑当中找到合适的定位和其活动的区域。


图片

图片

该作品为城市当中不同的人群打造了一个以自行车主题的城市客厅,能够为自行车爱好者提供运动和活动场地的同时,也充当起北京骑行线路上的纽带,使自行车文化能够在这个区域得到发展和传扬,建筑以四个部分为不同的功能建筑,分别为,地下停车场及下沉广场、自行车展览馆、自行车配件馆、自行车训练馆、和山地自行车塔组成,场地内还有为滑板及bmx自行车所提供的训练及娱乐场地,整个场地及建筑通过行人流线和场地体验流线以及自行车流线将多个建筑相互串联起来,既能将建筑本身融入到骑行当中,又为不同的玩家,和不同阶段的人群提供必要的活动区域。


图片

建筑也通过建筑内的自行车文化连接了周围的生活和旅行。创造出了新的生活方式。同时希望借此推动周边的游客和居民采取这种更环保的交通运输方式。




图片
“安全感"拉满
[关于LAC]

我对比了很多家机构,也跟很多机构沟通了很多,感觉lac的很多作品是更符合我期待的,同时我也觉得lac的课程模式是我更喜欢的,我感觉我能收获到很多,其次lac从一开始咨询就给我的感受是很有沟通效率,也非常尊重我的决定和选择,包括后来选老师,开题一系列等等,但同时也能给到足够的专业性的支持和建议,这能够带给我很强的这种“安全感”,就感觉很放心。


其次包括从公众号和各个社交媒体上的资料中就能学到很多知识,同时lac的很多讲座也非常吸引我,最终我选择了lac,结果同样是出乎意料的好,我收获了很多,比如我在这个过程中我和老师的沟通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并且在老师们的指导之下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最明确的收获也是显而易见的,不仅仅是offer的收获,同时也是个人成长的收获。


我的带课老师对我非常严格,而且非常负责,老师会事无巨细的要求我去改每一个细节性的问题,跟我探讨建筑生成的逻辑,以及为什么这么做,一直严格的要求是我能够把自己作品集做好的重要原因。我记得老师甚至会由于一根线的线型粗细,反复跟我沟通和修改,直到我将作品做到满意为止。


包括我的教务老师和申请老师也是不断的跟我沟通,给予我很多很专业的指导,而且老师们的沟通效率非常高,很多我可能自己要想很久的问题,老师们总能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所在,同时帮助我找到解决方法,最终得到好的结果。 



图片
图一乐儿就完了
[日常生活]

我觉得大学期间对我影响最大的书就是阿兰德波顿的那本《幸福的建筑》,虽然整本书读的云里雾里一知半解的,真的好多话太富有哲理了,绕来绕去的,我没太完全读懂吧,但是有一句话我一直印象非常深刻:们对脚下的土地负有义务,我们建造的房屋决不能劣于它们所取代的那片处女地。我们对小虫子和树木负有义务,我们用以覆盖了它们的建筑一定要成为最高等而且最睿智的种种幸福的许诺。这句话对我影响很大,也是我喜欢建筑喜欢设计很大的原因。


图片
图片

喜欢的电影是非常经典的《肖申克的救赎》在很多事情上我希望我能像主人公一样有抛开一切奔向自由的勇气,也能有在一切不顺利事情面前的智慧,以及对自己的人生和生活有保持自己的想法和期待。


图片


平时的话喜欢打篮球、骑车、旅行,看展,看书,看电影,就啥都喜欢点啥都干不明白,但生活吗,来都来了,总得有点爱好和想干的事,不一定做的多好,不一定有啥目的,图一乐儿就完了,学建筑够辛苦了,干别的就开开心心不计成果的玩就行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文来源:YANBIN CHEN
中作品及图片归原作者本人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LAC空间学部 25、26fall 招生现已全面开启!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免费咨询!


图片

wechat:客服账号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