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谈No.171 | 武大建筑学姐斩获UCL/NUS/AA DRL等7封offer: “建筑学是我的第一志愿!”

学生案例 / 建筑设计 / 2024-01-15 18:00:27

图片

图片

Margie

武汉大学 建筑学(中外合作办学)

GPA3.68
雅思:7.0

自我评价:一边摆烂 一边努力自我调节型选手,重度玩具爱好者

所获offer(截至发稿前):

UCL - MArch Architectural Design

AA -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DRL) March

Edinburgh - MSc Architectural and Urban Design

MMU - Master of Architecture

MMU - MA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Sheffiel - Master of Arts Architectural Design (Full Time)

NUS - Master of Arts (Urban Design)


申请时间线:

图片


OFFER展示
(截至发稿前)
图片



图片

建筑学是我的第一志愿

[关于选择]

其实一开始选择出国,家人对我的鼓励和教导占了很大的比例。在大学志愿填写的时候建筑学是我的第一志愿,父母尊重了我对建筑学的喜爱,同时他们认为在建筑学的学习过程中,出国的见识以及经历是不可或缺和至关重要的,我也深刻地认同这一观点。因此我最终选择的项目是武汉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本科的第五年就会前往英国邓迪进行学习。


在大学本科学习阶段,接受中英双方教学,以及因为第五年前往邓迪而无法投入全部精力准备考研的原因,最终决定出国继续深造。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Margie逛展中


我的梦校是UCL AD,UCL是我在开始作品集前期准备时就心心念念的学校,不可否认的是最初吸引我的是ucl的视觉表达以及不同于传统建筑学的理念。在接触作品集以及ucl之前我觉得我对建筑设计的喜爱快要消磨殆尽,并且对自己的设计能力也没有很大的信心。但是通过在网上了解和学习ucl的图纸和学习过程,其中一些叙事性的表达,和对社会各个层面问题的思考以及反馈,让我发现自己能够重新找到最初选择建筑学的热情

在最终择校的时候我是有过犹豫的,因为社会层面对英国一年硕士的声音越来越大,以及自己对未来的方向还没有很明确的把握,所以不能确认ucl的ad项目是自己的第一选择,同时还在考虑一些两年制的项目会不会是更好的选择。但是最终,综合考虑学校排名、教学理念、出国成本等多方面因素,还是决定选择这个项目

关于对设计的看法,其实我认为现在说自己的设计理念还为时过早,但是我的确有一些自己的喜好方向,并且这个方向和我在武汉的学习经历、自我感受、以及老师的引导有很大的关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Margie逛展中

在武汉进行调研的时候,由于学校项目的场地以及各种机会,我能够深入走进武汉的里分和城中村等小街小巷。对于这种充满烟火气的,极不规则的,并且其建筑有着居民自身的极高参与度和自发性的街道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我开始思考这些自下而上形成的街区在城市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中和现在城市中布满的,自上而下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街区和建筑。

对于设计师,我没有最特殊的喜爱的一位,但是我能够发现自己受日本建筑师的影响很大。包括他们对于街道和建筑品质感受的敏感,对小空间的组织方式,以及如何将小空间和现代所需要的公共空间进行结合等方面。

对于未来,说实话,没啥特别大的,甚至没啥和建筑相关的,希望未来可以有一个自己的玩具房,如果再有一个手工工作室就更好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Margie稀奇古怪的收藏们


图片

自己选的路怎么都要坚持
[准备经历]

我的作品集的风格和选校以及老师的引导有很大的关系。一开始我是把ucl作为第一选择,并且根据ucl的风格,选择从ucl part2毕业的老师。老师没有强硬的把自己的想法施加到我身上,而是不断地引导我。总是让我先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选题和方向,在这个基础上,按照ucl的喜好和要求,以及老师自己对建筑设计和空间的理解,循序渐进的指导我慢慢完善自己的想法并最终形成完整的设计


所以其实一开始除了确定作品集整体会更偏ucl一点,我并没有明确自己的作品究竟会有什么统一的、明确的主题或者风格。但是在最后的时候,会发现不知不觉整个作品集就会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以及一条暗线串联不同的项目。我的作品集中的三个项目都和我在武汉的生活体验以及我对小空间的敏感有很大的关系,从武汉的不同角度出发,或是解决问题,或是对武汉现有城市街道分析、解构重构,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同设计
图片
图片

Margie


关于如何调节作品集和学校作业的时间,我其实在这一点上感受还挺深的,因为我的每一个项目几乎都是和学校项目同步进行。我觉得调和时间真的挺难的,因为我是大三下开始准备作品集,一开始还没有那么强烈的紧迫感,所以还是以学校项目为主,并且也在考虑把学校的这个项目作为我的作品集项目


但是因为一开始完全没有找到做作品集的感觉和方向,在学校为了绩点做出来的方案完全不符合想要申请ucl需要的作品集的风格和质量。因此在大三下结束后我几乎是跟着老师重新做了一遍这个项目,基本只保留了博物馆这个功能,以及我选择的武汉社区化居民博物馆这个概念,其他的全部重来。


之后的项目,也是和学校项目同步进行。在最后的时候,就是学校的项目能水就水一水,白天上课,晚上基本所有的时间都给了作品集,加上疯狂熬夜最后才赶在ddl之前把作品集完成。所以我觉得我的时间把控并不是很好。


图片
Margie


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其实都在刚开始,我的第一个项目前前后后做了快一年的时间,因为一开始完全找不到方向和感觉,自己的设计能力也达不到要求,所以还挺崩溃的,但就是自己选的方向怎么也要坚持下来。这个期间就是靠着老师给的大量案例,设计手法教学、给我布置的空间排布练习,慢慢找到的感觉和方向。所以我觉得老师不像是我的作品集老师,更像是我的建筑设计引路人


所以我觉得作品集最大的困难就是在一开始找到做作品集的感觉和方向,对我来讲这个和在学校做项目的差别是十分巨大的。

在准备留学的这段时间记忆深刻的事情,其实更多的体验是在时间规划上。我记得大四上和大四下之间的暑假,这应该是最后冲刺的一个假期,但其实我还在第二个项目上,并且是处在第二个项目的初步设计阶段。所以一直在告诉自己不能歇着,但是有的时候真的思路卡住了,就真的是做不下去,直接摆烂,但是摆烂了几天就又开始焦虑,然后强迫自己再找新的灵感,然后再和老师沟通往下推进。所以几乎那整个假期我都是在推进、卡住、摆烂、焦虑、接着推进这个过程循环前进


对学弟学妹的小Tips!!

趁早,趁早,趁早,一切要趁早!!!!!(早一点确认学校就有很大的优势选择宿舍以及在合适的时候换汇,进行更多准备)



图片
社区博物馆
[项目介绍]

我的第一个项目是社区博物馆,我对武汉传统民居形式“里分”现有的空间类型和平面肌理进行学习和研究。这个项目更多的是对平面的设计,探究什么样的平面设计是完全符合概念同时也是美观的。


图片

图片

武汉的里分是城市烟火气最强烈的街区之一,其街道空间中,不同人群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将这一特点应用在博物馆的空间中,重新定义博物馆,使博物馆贴近百姓、面向社区。同时运用3D打印技术和模块概念,使其成为可在城市中无限复制、适应任何城市空间尺度的基本型,真正成为社区博物馆。


图片

现在的武汉,博物馆和居民的生活割裂得很厉害,艺术对于居民来说似乎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因此,我希望通过将武汉的居住空间——生命力的布局转化并应用到博物馆的平面设计中,让不同的人群能够聚集在重新定义的博物馆中,并产生亲密的关系。艺术家和艺术家之间、艺术家和游客之间、游客和游客之间、商人和游客之间、商人和艺术家之间等等。


图片

我将里分的平面抽象成单纯的几何网格,并不断简化、解构、重构,最终形成基于其原始平面肌理形成的全新的网格,这个网格具有和里分相同的尺度感。在这个网格的基础上,使用圆弧作为基本模块,根据不同功能,以及人在内部空间的行走感受对平面进行排布。


最终在图纸表达时,也着重表达对平面的设计以及用叙事性的表达手法阐述内部发生的故事。


图片

图片



图片
极高的专业度

[关于LAC]


在多家对比之后,我认为LAC最大的优势就是在建筑专业上极高的专业度,在这里不仅可以在众多优秀的老师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还可以随时请教软件等相关技术问题,包括极大参加竞赛并获奖的机会。


我选择LAC的原因除了对其在专业方面的信任,还有对其学习环境和氛围的喜欢,武汉校区的教室包括较大的公共讨论学习空间和几个较为私密的教学或自习空间,能满足不同需求,同时地理位置也十分优越,紧邻汉街。


我选择LAC另外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在这里碰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老师。一开始选择试听老师的课是因为老师是从UCL PARTⅡ 毕业的,而我将UCL当作申请的首要目标,老师的理念和作品风格与UCL十分契合。其实我和老师有过很长一段磨合期,过程对我来说是很痛苦的,因为老师的要求和在学校设计课学到的完全不同,并且当时我的设计能力还不足,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申请UCL作品的需求。


在磨合阶段,老师完全没有降低对我的作品的要求,没有因为课时催我赶进度,没有对我完全丧失信心,而是像设计课老师一样对我进行耐心的引导,带我学习了大量的案例,进行基础的空间设计训练,包括一些电影的欣赏和分析。在经历这么一段学习过程之后,我能明显感觉到自己设计能力的提升。在LAC跟着老师学习的这个阶段不像是为了完成作品集而完成任务,而是一段高效的学习过程。



图片
带着玩具到处拍照
[日常生活]

我的喜好有点广泛,什么都会喜欢看一点,但是看的最多的应该是科幻题材的电影了。星际穿越,盗梦空间,银翼杀手2049等等看了不知道多少遍,这些科幻电影内部的世界观架构和场景以及服化道设计是让我最着迷的部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平时喜欢逛展,收集一些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儿,带着玩具到处拍照。
图片
图片
图片

Margie稀奇古怪的收藏和一部分玩具


图文来源:Margie
文中作品及图片归原作者本人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