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谈NO.116 | 顶级美貌国美学姐转专业申上英国室内TOP 1 RCA:这是一场孤独的修行
RCA - Interior Design
我本科就读的专业是一个比较综合、结合了多学科内容的一个新兴专业。在国内出现并确立为一个独立学科,也不过十几年,还算是在一个实验,探索的阶段,我想国外对应其会有更成熟的授课体系。并且在本科的学习中,鉴于课程作品为多媒介呈现,涉及多专业的学科内容,其中我发现自己对叙事性空间设计最为感兴趣,所以确定了这个方向。 ▲ Harper的落地作品 首先皇艺本身的室内设计专业也是它比较热门的专业。而且它擅长引导学生将设计想法与落地操作相结合,比如它非常推荐学生制作小模型,并从制作的过程中产生思考。我认为这是非常有意义且重要的步骤,因为我本科作品多以落地创作为最终展陈结果,在产生想法到实际制作的过程中,有相当多的困难和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倘若设计的意义在于其现实呈现的话,我认为更多的尝试和实验是至关重要的。 ▲ Harper与她的落地作品 我老师常说,作品切入无非两点:内容或形式。但我不太喜欢由形式去推导内容,或者说,不喜欢空有其形的无内容创作。一个宏大的概念可以套用进任何一个作品形式。我的创作灵感一般以我日常观察的事件为引,有外界热议而被动输入的“概念”,也有自己主动追逐的一些现象或幻想。喜欢的艺术家如栗林隆、埃里亚松和白南准。 ▲ Harper 未来的理想是能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做能令人感到幸福或安心的创作。运气好的话或许开一个个人工作室,当个展陈设计师,工作之余能多些闲散时间干些无聊事情。 我的作品集本身没有一个预设的总体风格或基调什么的。可能会比较潦草关于这方面,因为刚开始准备作品集的那个阶段我实在是没有心力和能力从开始就规划好每一个项目想讲述的内容以及设计各内容的位置。所以老实说,我的作品集的各个项目之间相对来说没有什么特别深层次的关联。当然官方一点的说法是从社会逐渐聚焦到个体,从现象聚焦到本质的过程。 ▲ Harper的落地作品 对我来说,作品集与学校作业的时间真的很!难!调!和!该水水,该肝肝,我佛不渡本科生。所以对我来说,遇到最大的困难有两个,一个是时间,就像上个问题说的,学校课程真的很繁重;还有的困难就是我算是跨专业,所以室内设计的软件和做图折磨了我很久。解决方法就是,多看多做,时间解决一切,等待量变形成质变。 准备留学的这段时间印象最深刻的事,可能是做作品集途中有其他老师对我的项目产生了一些负面评价吧,当时除了悲伤更多的是茫然。做作品集对我而言更像是一场一年半多的孤独修行,所以很感谢我的老师高总给了我漫漫途中的指引。当然从结果来看那些评价就显得无足轻重了,但对于在途中的之前的我来说还是有点影响的。除此之外记忆深刻的事就是其中一个项目的作品入选了阿那亚戏剧节,也被邀请在商业空间中展陈,但最深刻的是我做完它的最后一刻,也是我完整的看向作品的第一眼,我好像能感受到它的生命喷薄而出。当它在展出时,观众在它身上投落的目光,让我意识到了作品“被观看”这件事对作品和作者本人的重要性,所以,作为“过来人”对学弟学妹的建议就是,相信自己,保持自信,超级重要。 ▲ Harper的落地作品
这是一个放大社会内卷环境下小人物灰色生活 的体验装置。
讲述了关于21年热议的话题 内卷,聚焦白领、三和大神、外卖骑手三种人群 。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逐渐减速,可分配资源逐渐减少,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内卷化现象似乎成了社会劳动者的必然。
倘若城市每日的运作都是一场宏大的叙事,那我们就像从灰暗角落出现的一批批工蚁,涌入城市的各个关节,日暮再如潮水般褪去,千人一色,随波逐流,日复一日。看似披着不一样的社会身份外衣的我们,内在又有多少不同?又或者说,剥去繁多包装的我们,是否实则共享着同一张人生底牌?
每个小人物都是大时代的一个缩影,而这个社会就像一个不断向上旋转的沙漏,我们出卖自己的时间和灵魂来换取生存的权利,在向上追逐绚丽的尖顶的同时,我们都可能成为坠落的沙子。讽刺的是,在内卷化时代,人人都想赢,但无人能赢。
装置的整体色调由红、灰、黑三色组成,材料多选自所选人群的特定场景,如混凝土、玻璃、金属、合金等。它表现出一种冷漠、尖锐和压迫感。
整个装置高约20米,内部被分为了三部分空间,分别对应项目聚焦的三类人群,当参与者通过攀登最终到达他们目及之处的顶峰时,看似是达到已知的终点,实则正站在未知迭代开始的悬崖边,进入重复的循环。
选择LAC是因为上了一节高总的试听课,感觉老师逻辑非常的清晰,然后见解也很独特,感觉这应该是个很有个性的老师。而且高总非常温柔,多以鼓励为主。我个人心灵比较脆弱,不太能接受批评,会摆大烂。
老师真滴很好捏,我能顺利做完作品集真的少不了高总和郑老师的监督和push。中间有段时间是真的麻了很想逃避了,但在高总的鼓励(逼迫)下还是坚持下来了。高总一般都是启发式教育,会给我一个参考和学习的方向,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而非强加自己的论点给学生。还有陆老师,会和我们一起聊天讨论,是永远在鼓励学生的人呐!
▲ Harper摄
对你影响最大应该就是《金阁寺》吧,不管是书还是电影都看了好多遍了,毕竟是展开了一个项目的书啊。不想聊太多关于它内容方面的了概念已经写麻了,单纯从原著的叙述风格来说相当华丽,但看完也是相当压抑,跟很多日本文学看完感受都是那种物哀之美(要死不死的风格我愿称之为。
▲ 金阁寺
我平时看的书多以游记为主,就是讲作者去各种小众的地方拜访然后感受途中经历的细节和感悟那种。能让我知道在当今社会如此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终究是有人可以慢下来品味生活质感的。
爱好,可能是,看音乐节livehouse之类的,还有一些极限运动(赶ddl),还有睡大觉(所有艺术从业者都热爱睡大觉)。偶尔收藏一些潮流画,有段时间很喜欢巺千沙都的作品。
我还是一个比较喜欢居家生活的人,因为我一般醒着的时间是下午和晚上,可支配时间着实有限,所以不太适合出去旅游。无聊时会画一些小画,做一些手工家具,黏土小物,从中陶冶情操,也会有很深的治愈感和成就感,是我的精神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