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谈NO.71 | 典型INFP选手TUD&米理双录取:抛开无谓的比较,专注自己!


某985 风景园林
GPA:86.97
托福:98
自我评价:一张笑话meme图
获奖经历:
校奖学金
一些小小小小小竞赛的优秀奖,三等奖
所获offer(截至发稿前):
TU Delft - MLA
Polimi - Land Landscape Heritage
申请时间线:




感觉自己并不是应试型选手,也不想花时间去背政治和理论(虽然增加理论储备还是很重要的(ノ`Д)ノ) ,而且相比考研只能考一所学校,申请外国院校有更多机会。然后还是老生常谈的话,国外的景观教育和实践更加成熟,出国留学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
也想跳出东亚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在还年轻的时候去体验不同的文化,比如我们一直生活在充斥着peer pressure和什么年龄该做什么事的论调中,但国外的价值观念可能会更多样更不同,当然也不是说去留学一趟就能解决掉这些一直存在的主流观点造成的焦虑,但至少能让我体验一些不同的价值观念与视角,这也是我留学中很期待的地方。
TUD,荷兰留学属于性价比较高的选择,TUD的课程设置、教学风格和我本科学校匹配度也较高。欧洲整体的设计风格我也很喜欢,无论是古典主义,后现代主义,景观都市主义等,在欧洲都有很好的实践作品,同时感觉workload也不是很重(和国内相比),而且从荷兰去往其他国家也很方便, 法国,德国还有一些北欧国家很值得去实地考察一下,虽然不知道在疫情下还能否成行。

▲ 生活记录 武汉studio窗外
对设计的看法一直在变,做一些前卫的实验性的探讨宏大命题的设计很好,但是一些聚焦于一个小广场,一个口袋公园,一个小而精而美的设计也很好,用传统的设计技术和思路做也好,用数字化的更先进的科技也好。
目前对设计的感受可能就像瓦赫宁根大学的校训一样,for quality of life, 从我们设计的角度出发,本质还是创造一个更好的居住环境,至于这个宜居环境前的定语似乎是在不断变化,完善的,更绿色,更健康,更生态,更智能等等。

▲ 生活记录 长沙绿得可怕有异味的水沟
喜欢很多设计师,像Kathryn Gustafson,Peter Latz,Martha Schwartz等大师,还有一些不出名的国内外事务所,没有特别喜欢哪一种风格,像凯瑟琳很多关于地形的塑造设计,玛莎很多艺术化的设计语言等,都有可以借鉴学习的地方。

▲ Kathryn Gustafson作品

▲ Martha Schwartz作品
目前还是非常典型的infp,非常容易自我否定,喜欢胡思乱想和拖延,注意力很不集中,常常陷入各种幻想的焦虑中反而不好好做事,内耗极度严重(希望各位申请er不要学),但在整个申请季里还是有一些小小的改变和发现,尽管很痛苦,但发现自己的抗压能力和适应能力还是比以往有进步,事实上我觉得坚持完整个申请季的大家都很棒(小小表扬一下自己)。
希望未来可以做有意思的设计,有创造力的有意义的自己想做的事情,轻松的生活。

好像没有什么特定的风格,比较注意每个项目用的主色不同,风格基本是画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比较平实没有很炫酷的图,基本都是以讲清楚设计为重点,比起亮眼的图纸表现我可能更在意图纸可读性,信息量。
项目都是学校的项目重新改动的,没有做新项目,一个是旧项目的前期资料比较齐全,再改动上手比较容易,其次是学校的项目其实都不错,我个人认为比较贴合欧洲的风格,可能没有太多宏观话题的关注,比如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或者其他矛盾冲突特别激烈的项目,有一些工业遗产,战争遗产的改造项目,和水生态有关的城市内河治理,一些老城格局,自然遗产的改造。
做项目的时候没有太注意主线,一开始是想通过几个全部在哈尔滨的项目,表现一些在这几年对于这类寒地城市的景观思考,到后来更换了一些项目,然后发现其实做了很多类似城市更新的改造,项目选址基本都是旧城区,古城,主线就变成了以景观为媒介去探索其在城市改造更新中的作用。

▲ 生活记录 深圳可怕的共享单车使用量
关于如何平衡学校作业与作品集,我个人感觉还好,因为学校下半年的要求是实习,所以把实习挪到了12月和寒假后。整个下半年都投入了语言和作品集中,不过在上半年中其实作品集和学校作业是同步进行的,但是因为大四下很忙碌,所以作品集的进度一再拖延,现在想想其实当时也是可以合理安排时间的,建议大家还是早做打算,早点定好目标和计划,人没有ddl可能真的没有动力。

▲ 生活记录 焦虑掉的头发
我最大困难可能有我的拖延症,拖着语言,把不想面对的事情往后挪直到自己没有时间,所以最后也是得到了惨痛的教训;还有就是不间断的自我否定,其实辅导老师很照顾我,没有太push我,对我的工作也是鼓励居多,但我常常陷入焦虑和怀疑的漩涡,觉得自己的项目没有别人炫酷新颖,图纸没有别人精致。
但是我觉得这种自我怀疑可能申请阶段的每个人都会有,其实抛开无谓的比较,专注于自己的进步和成果会让人好受一些,换个角度想,这只是人生一小小小小小小小步,几个项目,几张图纸的好坏并不会影响未来,一年不行也可以明年,结果不能预知,但这期间的收获和成果是真实的,对于我来说,和朋友,家人的交谈也是纾解焦虑的好办法。另外,一定要先把语言考过!焦虑是无法避免的,但相信能坚持到最后的自己就是最棒的,一定要好好实习!

▲ 生活记录 广州让我印象很深的不知什么用途的水沟
其实整个申请过程都很难忘,但是最深刻的可能是几次托福,因为武汉完全抢不到考位,辗转去了长沙,广东,深圳几个地方考试,虽然很焦虑但也是整个紧绷过程的一些放风,长沙的考场在湖南大学,当时因为迷路在校区附近转了很久,风景很好,步行街体验也不错(喝到了茶颜悦色,幽兰拿铁真的很好喝(❁´◡`❁));去广东那边备考的时候刚好和在深圳的妈妈一起住了一段时间,作息得到了狠狠的纠正,每天七点起床十二点前睡觉。


其实最喜欢的是最后一段时间赶的小项目,是我几个项目里尺度最小的比较典型的景观项目,选取的是第一个项目中的一块小场地进行关于战争遗址的纪念性景观设计。

因为第一个项目包含了731遗址区的规划,所以在前期查找了很多相关案例,各种纪念碑,公墓,纪念园,集中营等的纪念性景观设计,问题在于如何能表达反战的纪念性景观,如何能表达出731场地的独特性,不同于其他的战争遗址,什么样的空间感受能让人们深刻体会到并记住——这里曾发生过许多惨无人道的人体实验。

最后从想要的空间感受去入手,重点做人们游览路线的空间营造,设计了一条逐渐深入地下,从开放的半地下空间进入地下阴暗的甬道,再到逐渐走出阴暗回到地上的一条感受路径,在路径中通过各种手法,如光线,材质的变化,狭窄崎岖的路径,一些互动景观,创造让人们能体验一些过去受害者心理感受的空间氛围。

比如结合路径经过的每一处遗址用途设计,在冻伤实验室的遗址处设置有一些水景观,从墙壁上不断滴落的水声,到水汽营造的潮湿阴冷的空气,从触觉和听觉让人们能感受到这里实验的可怖,在小动物饲养室的路径处设计了紧凑的方格柱网,一如建筑遗址里饲养动物的小方格,曾经的受难者也是被圈养实验的动物,也还会通过一些人造打光,声音的运用,墙壁材质和壁画的应用去传达想要的情绪。


咨询的老师态度很好,之前也有认识的学长学姐选的这个机构,我觉得性价比也比较高,交钱了以后也有一个我选择老师,试听的过程。武汉线下的老师也很照顾我也很热情,去过一次以后基本就定下来了。
非常感谢钱老师对我一直以来的鼓励和无限制拖延的容忍,在中后期感觉时间不够的时候真的很崩溃,老师虽然安排好了节点但被我不断的延后,但是我每次羞愧的上完课后老师都鼓励我做的工作然后让我加油。
钱老师思路非常清晰,每个项目要画的图纸都帮我列好,在后期的时候很认真的帮我调整排版排图,调整各种细节,对时间不够的我帮助真的很大,对于项目文字,封面,前言都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认真帮我检查了一些重要的文字内容,在投递完TUD后的一个多月里,还继续帮助我调整了其他院校版本。
在最后选校的时候还帮我看了各个学校的官网,结合自己的经历给了我很多很中肯的建议,包括我在拿到offer以后也咨询了一些关于TUD读书生活的建议,是很好很负责的老师。
申请老师王老师也是很负责工作很高效很好相处的老师,在前期就发了我很多整理好的文书要求,所以我在10月前基本就处理好了除cv外的所有文书材料(按照我后期的紧张程度基本上没法考虑这些的),在后期确定选校以后,又发了我整理得很清楚的每个院校的要求。
在赶TUD ddl的那段时间,学校的注册,一些资料的提交都是王老师帮我完成的,然后由于TUD文书要求不一样,紧急赶出了中文版发给老师,王老师帮我非常高效的翻译好了,当天就完成了投递。
投递的时候有些一波三折,导出了几版pdf都发现了英语拼写的错误,最后老师和我一起全部检查过了一遍才确定下来,最后很多其他院校的时间节点也全靠王老师及时的提醒和督促才完成,王老师真的是拖延症星人的提醒小助手(bushi)。
书:一直有看大家推荐一些很有深度的或者很专业的书。
我推荐一部儿童文学《小公主》,虽然结局有些过于童话美好,但是我很喜欢女主人公无论何种境地都保持着自尊自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平时喜欢追星、看动漫、摸鱼、听歌。

▲ 听歌 好有品味的歌单(我本人(自夸(x
文中作品及图片归作者本人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