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谈No.278|教科书式逆袭!双非学姐稳稳申上QS世界第一院校!只管大胆去冲!不论是设计还是申请


ZZ Zhang
双非建筑学
GPA:3.71 87.1/100
雅思:6.0
如何评价自己:爱计划的无敌拖延症
UCL- MArch Architecture Design
AA-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DRL) MArch
Edinburgh- MSc Architecture and Urban Design
MSA- MA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Nottingham- MArch Advanced Architecture Design
Newcastle- MSc Advanced Architectural Design: Architecture and Cities



被命运推了推
因为上了大学之后,好几次不经意地接触到国外那种教学环境等等,参加夏令营浅浅接触到几个国外高校的教授讲座,还有个朋友有一天突然跟我说想留学,问我要不要去,我第一次正经考虑,然后商量了决定一起出去,结果她去保研去了。总之感觉被命运稍微推了推。

梦校是UCL(雅思还在挣扎版,考出来就今年考不出就gap没办法了><),首先众所周知的排名高。而且“先锋派”的设计确实很吸引人,挑战传统的设计理念,新创意像喷泉一样往外涌,大胆去尝试各种新材料、新技术,探索建筑和社会、文化、环境等各方面的全新关系。
我喜欢这种不走寻常路的劲儿,想打破一些老套的东西,通过设计来展现自己的态度,做些 “叛逆” 的事儿。

设计除了空间和形式的组合,应该还有对人类生活、社会行为甚至哲学的一种反思。建筑是对时间、环境和人类需求的回应,它可以塑造人的行为,也可以反映社会的价值观。
在我看来,设计的独特性就是它能带来情感上的共鸣和思考上的启发,而不仅仅是外观上的美感。一个好的设计应该能够引发人们对生活、对自我的深入思考。
最近比较好奇彼得·艾森曼的设计。他不仅关注空间和形式,更注重通过复杂的结构和细节传达一种哲学性思考。感觉他的作品是一种语言——它们在讲述自己独特的故事,有时候是关于历史的,有时候是关于哲学的。

▲彼得·艾森曼
关于未来,首先还是能够实现自由和独立的生活。我希望在工作上能够找到一条适合的道路,为了生计,也为了内心的满足和成就感。我不想要传统意义上的成功,我想先从学会享受生活开始,这是现在还没做到的。然后保持内心的平和吧。

做好规划
[准备经历]
我倾向于探索新颖的设计,老师们也鼓励我大胆去实现一些创新的设计,而不是仅仅循规蹈矩。除此之外,虽然设计中有许多创新性元素,但我同样注重人性化设计,始终把使用者的体验作为核心。 而且我尝试将不同学科的理念融合进来,从艺术、哲学到社会学,都对我的设计多多少少产生了影响。 关于时间上的调和,首先可以制定计划,计算好每个任务大概需要时间,再合理分配。学校作业先按时完成,保持住绩点,剩余的时间就用来集中精力做作品集。如果突然有什么想法或者灵感,就先记录下来,后续过程中可以利用上。 过程中最大困难是如何在短时间内把自己所有的设计理念和创意清晰地表达出来。尤其是当我对自己某些设计的理解还不够深刻时,表达起来就非常吃力。但老师们每次上课给出的意见和反馈非常“直切要害”,上完课基本上已经有方向了。 有猫,总是窝在我旁边睡觉^^ ▲杭州校区的三花猫大脚丫子大屁股大睡姿

对学弟学妹的小Tips!!
首先尽量规划好时间,能按计划走就别拖延。当然拖延也是人之常情了,实在不行就熬夜吧。
其次,可以大胆一点,不管是设计还是申请。最好不要过于盲目追随他人,要有自己的风格和思考。最后,保持耐心和坚韧,不要轻易放弃。

[项目介绍]
项目以聚焦盲人这一特殊群体,打破传统图书馆以视觉为绝对主导的模式。对于视障者而言,阅读的边界被重新定义—— 建筑空间成为书页,材质、声音、空间形态化作文字。
它不再局限于纸质书籍的触觉感知,而是构建起一个多感官交织的阅读场域,让视障者通过触摸、聆听、甚至嗅觉,去阅读空间、阅读环境,这是对阅读概念的突破性拓展,将建筑空间升华为可感知、可交互的立体书籍。

这种灵感并非凭空臆想,而是扎根于对人的共情。从视障者日常出行的磕绊、信息获取的艰难中提炼设计诉求,让建筑成为回应社会公平与人文关怀的实体载体,实现从观察需求到转化需求为设计语言的专业跨越。
建筑本身有红色的感知流线贯穿始终,它不只是交通动线,也是信息传递线。空间、材质和光影设计服务于感知,构建起声光触协同的导航系统,真正实现空间可读。

不同于传统建筑图纸惯以上帝视角铺陈空间信息,其中一部分图纸模拟盲人看世界的残像感与感知逻辑。它不再是给明眼人梳理空间秩序的“说明书”,而是强行拽着观者,钻进盲人的感知茧房。
看图纸时的昏暗、线条的模糊、光影的突兀,像把观者的视觉削去半截。设计者用残缺的、受限的视角,重新理解空间的存在与被感知。


[关于LAC]
没有对比很多家,第一家就选了LAC,因为当时翻了好久经验谈,发现双非学生还是蛮有希望的,就冲了。

带课老师章老师和秦老师,章老师又温柔又强,超详细指导,每次上完课任务都非常明确,超强实力稳稳的很安心,鼓励型老师。
秦老师涉猎很丰富,设计也很有意思人也很有意思,很会引导我不够成熟的天马行空的想法,然后把它变靠谱。两位老师都非常好沟通,从来没感觉与人沟通是如此简单的一件事。

教务老师赵老师和莫莫老师,赵老师线上沟通也很顺畅,会经常来催图,各种活动啊课程啊什么的老师都会及时转发通知。
莫莫老师更是在最后一个月直接上压力,救我一命,有这么会催你画图、会和你聊天、会和你逗猫的老师就偷着乐吧。
申请老师王老师非常有规划非常有条理,有问题也会及时开线上会议,整个文书、申请过程按部就班很稳,周老师也会定时通知后期每个阶段的要求材料和文件等等。

参加了海外教授课,主要学了comfyui辅助设计,给作品集增加了更多创新的设计,而且还能练英语口语,一举两得了。
最开始的软件课算是拔苗助长了,好几个软件几乎从开始,但是老师有空就会回复我的消息,有问题都能解决,最主要的是Ariel老师和Travis老师真的很有意思。

撸猫/喝奶茶/跳舞
高中的时候喜欢看《萌芽》,新概念大赛里面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和作者,连载也好看。

当时随手翻到的一篇是四喜的奔月,像传统神话故事新编,实话说我看呆了,第一次感叹小说还能这么写?!后来在另一年的某一期中又看到她的山与海,也还是脑洞大开。

平时爱好撸猫、喝奶茶(不要喝多了,会贫血)、跳舞。


LAC建筑与交互 27、28fall 招生现已全面开启!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免费咨询!

wechat:客服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