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谈No.145 | 西浦学长无惧改变,拿下米理等offer:希望能在国外发展,出国读研是最优解!

GPA:60/100
获奖经历:
Polimi - Architecture built environment interiors
Melbourne - Master of Architecture
Sydney - Master of Architecture
TUE - Architecture, Building and Planning
OFFER展示
(截至发稿前)
拓宽眼界 好好生活
[关于选择]
▲LXY
▲咖啡店学习时路人送的画&日常
对于设计的独特看法,在设计时,我会更加注重建筑与周围场地的关系,建筑内空间与空间的关系以及空间与人的关系,而材料是去实现这种不同关系的一种纽带。隈研吾较早期的一些作品是我很喜欢的,他运用了不同的材料去呈现了不同的空间氛围,以及建筑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隈研吾展
目前还没有很明确的理想,只是希望自己有能力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且好好地生活。
停下来 换一种生活方式
我的个人作品集更偏向落地性,更强调建筑的合理性。这与自己个人习惯有关,也听从了导师对于申请国家偏好风格的建议。
▲LXY实习的办公室
Light Museum这个项目是我自己最喜欢,也是我觉得最能代表我的一个项目。项目从一幅风景画和测量各种物体的尺度出发。其中风景画将作为所设计的建筑所在的场地,而“测量”则是这个项目中最关键的一部分。
整个建筑最主要的概念就是通过测量将不同具体的物体抽象成一个尺度大小,而这种尺度大小就代表了某些具体的物体所具有的功能;接着再将这些抽象的尺度大小进行排列组合的变换;最后将抽象的尺度再演绎成一个具体的物体。
我通过测量得到一个射灯玻璃罩的的直径为10cm,于是我将射灯抽象为了一个直径为10cm的圆,而这个圆代表的不再是灯本身,而是“光”的概念。然后我对这个圆进行各种排列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光的形式,有限性的,有非线性的,有规律的,有随意的。
最后,我试着发掘不同材料本身的特点,通过合适的构造,去创造新的光影形式。其中对于材料的使用是从隈研吾的建筑中汲取的灵感,混凝土作为外墙的材料,本身有一种秩序感,因此我在墙上设计了整齐排列的菱形的孔洞;而屋顶则是由石头堆积而成,石头与石头之间会产生许多不规则的空隙。当人们站在这座建筑里,光线透过这些规则的、不规则的空隙照射进来,就会让人感觉到如躺在一片巨大的树荫之下,阳光透过密密麻麻的树叶洒在脸上般惬意。
建筑内,有的墙我试图用紧密、整齐排布的细木条制作出如同纱布版朦胧的感觉,以此勾起人们对于墙后事物的好奇心;有的墙则是使用一些细树枝来完全阻挡人们的视线,只留下一些树枝与树枝之间自然的空隙让光线可以照射进来,使人们可以更专注于听觉方面的感受。最后我还在建筑的一角使用类似于脚手架一样的格子结构作为一部分的外墙,从而试图在视觉上产生一种无限延伸的感觉。
在我的设计中,试图将这些自然的和人工的,有秩序的和无序的材料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不同的空间氛围感。最后也通过实体模型真实地表达了这种氛围感。
▲LXY在咖啡店学习
老师很认真负责,虽然我不大会主动找老师,但他们也会经常询问我申请的进度,并且在我急需帮助时,也会不遗余力地为我提供帮助,例如在最后申请墨大的时候紧急需要额外两封推荐信,申请老师帮我在一天之内就写完发给了我。
[日常生活]
对我影响蛮大的一本书是《如何唤醒数学脑》,这是我做作品集期间读的一本书,当人也对我的作品集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他阐述了各种数学上的思维方式,这些思维方式也为我做设计提供一些指导性的作用。例如,其中讲到的演绎和归纳,我认为就是其中一种做设计时的思考方式。
▲LXY做的首饰
LAC空间学院 25、26fall 招生现已全面开启!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免费咨询! wechat:客服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