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谈No.143 | 南林学长考研失利转战留学,圆梦UCL的逆袭之路!工作+准备作品集双线战斗!

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社会调查三等奖
校级奖学金
UCL- MSc Urban Spatial Science
Sheffield - Master of Science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OFFER展示
(截至发稿前)
非常幸运UCL给了我offer
[关于选择]
接到offer之前,其实梦校是港大的MSc in Urban Analytics和UCL的MSc Urban Spatial Science。因为无论从学校档次、认可度和专业兴趣匹配度上,这两个学校的这两个专业都是最合适的。UCL的空间句法虽然久负盛名,但因为想接触更广泛的理论和更多元的分析技术,因此对Urban Spatial Science的倾向性更大。最终非常幸运UCL也给了我offer。
因为我偏向于城市空间分析理论,所以对于设计风格和设计理论方面并没有特别多的见解,这里就不多说了。
万事往前赶
[准备经历]
准备过程中最大的困难主要还是时间比较紧凑。因为工作原因,可利用时间比较松散。解决方式只能是多挤海绵了。
因为自己的拖延,到了9月份才把PS的相关素材发给文书老师,现在回头想这应该是最后悔的事了,也提醒自己以后万事往前赶以防万一。
专业相关项目最关心的是雄安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
经典的规划设计项目里面,可能最喜欢的苏州的城市规划。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苏州邀请一批国内顶尖规划专家,商量制定苏州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为古城未来发展出谋划策。其中,两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提出了“古城居中,一体两翼,四角山水”的城市空间发展构想。
这是一个灵巧的“九宫格”布局——古城居民,四角留出湖泊与空地,楔形绿地沿山脉、水系插入市中心;工业园区居东,高新区在西,吴中区和相城区分列南北,留足城市发展空间;此外,还利用快速路加强与吴江、常熟、张家港、太仓、昆山等板块的沟通与连接。
苏州的老城区和新城是分开的,并严控建筑高度及建筑形态。老城是当地居民和游客游览江南的绝佳之地,而新城则是上班族工作、工厂运转的经济圈,互不干扰。从老城区眺望,穿过东方之门,可以看出苏州今后的经济发展趋势;站在新城,俯瞰着这座古老的城市,仿佛能看见自己曾经的样子。
我曾多次到过苏州,在中国改革开放后40年中的建设大浪潮下,能将“新区建设”与“山水田园城市”如此巧妙的并行不悖巧妙相融,我觉得苏州的城市规划理念值得深思学习。
从网上搜到的lac这个机构,去官网大致看了看,看到往届每年都有很多ucl之类的好学校,就感觉质量都很高。下定决心选择只是因为看总部就在上海,离我单位还不远。当时我心里第一想法就是,万一后面申请中有什么情况,我就直接线下直接上门找老师帮我改东西hhhh。
我之前对留学机构也没有了解太多,只是觉得有大量往年成功申请经验的机构一定不会差。专业老师(论文作品集辅导)从第一次上课就感受到了高端的专业知识。李阳老师虽然是建筑方面的computational方向,但能够触类旁通,对我的规划专业进行很多方向的点拨。从一开始的选题就为我指出了明确的方向,选择了“城市收缩”这个敏感且关注度较高的话题。
在后面的数据分析中,也从专业角度为我进行了非常详尽的指导,并且最终也帮我的论文修改润色到非常优秀的程度(受制于我的英文写作水平,要是没有专业老师的修改润色,我估计我的论文人家教授连读下去的兴趣都没有hhh)。
中间经历过一次文书老师的调整,新交接的文书老师特别认真负责,办事效率也非常高。因为是12月6日交接的工作,突然告诉我要交接一个新的文书老师,那个时候我都有一点绝望,感觉都申请不上了(因为港大的截止日期就是1月3日)。新的文书老师Karen真的很优秀,20天的时间PS/CV初稿+终稿以及所有推荐信/缴费的流程全部搞定,12月26日就完成了所有六所学校八个项目的所有申请流程。而且PS的质量非常高,最终能得到offer文书老师功不可没!
教务老师在整个过程中也一直在阶段性的问我作品集及申请的进展,关键节点也都在提醒我各类事情的注意事项。
最喜欢的书籍,也是导致我想学城市规划专业的,就是丹·布朗《天使与魔鬼》、《达芬奇密码》、《失落的秘符》等一系列以宗教和科学关系为主题的惊悚悬疑小说。他将宗教及科学元素融合进城市的教堂、道路、广场等空间布局中。让我感受到“空间”是可以有符号化、象征化意义的并向体验者讲述故事的。也激发了我对于空间设计,空间解密的浓厚兴趣,也是我选择城市规划专业的原因。
▲《达芬奇密码》&《失落的秘符》
平时的爱好就是音乐方面的吧,钢琴吉他、编曲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