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谈 | 获谢菲尔德大学艺术管理MA offer的Wenya,从《哈利·波特》中获得展览灵感

学生案例 / 建筑设计 / 2023-05-29 14:27:16
图片


LAC 国际艺术中心 Offer 季来临!今天为大家介绍 Wenya,疫情期间从《哈利·波特》中获得灵感,构想了一个展览的她,试图通过聚焦神秘主义与后疫情时代的社会现状,结合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探索人类精神与身体的联系、连结。最终成功收获谢菲尔德大学艺术文化遗产管理的MA offer。


图片



图片


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谢菲尔德大学

Arts Cultural Heritage Management(MA)



大家好,我是 Wenya。本科的专业是景观建筑,因为个人的喜好方向,且期望能结合自己已有的学习经验(建筑、景观设计等),所以选择了“艺术管理”这个专业——它不仅可以发挥我对于空间的布局能力,也能满足我对于艺术的喜爱。

今天将着重为大家介绍我的文书部分,首先是一场展览的观展回顾与总结,其次是基于我感兴趣的内容策划的一场展览分享,包括主题、选择的作品、空间规划等。要谢谢 LAC 各位老师的帮助与配合,因为老师们的耐心辅导和指正,我才成功地申请上了心仪的大学。谢谢~




图片




 01 一次展览的回顾 

A Silky Entanglemen



(文字整理自我的英文文书)



图片



2021 年 9 月,艺术家梁绍基的个展《蚕我我蚕》A Silky Entanglemen)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展示了他从创作早期至今关于自我、蚕和自然关系的探索。通过一系列层次丰富且沉浸感极强的作品,呈现了他与蚕的“共同创作”。同时,本次展览也是他创作生涯各个阶段的回顾。

一楼展厅内放置了大量的樟木残片,且其表面均由蚕丝包裹,象征着两种生命力量之间的互动与交织。展厅的另一侧,沉重的铁链亦被蚕丝密密麻麻地缠绕,艺术家特别地选用了两种对立的材质——象征着冷酷工业文明的铁与象征着自然生命的柔软的蚕丝,借以呈现柔与刚的融合、比较,亦阐释了时间于其中的流动。



图片


图片



通往二楼展厅的电梯的造形也别具一格,层层叠叠覆盖着的纯白丝绸,远远看上去即像一只蠕动的蚕——它邀请观众穿越茧状的隧道,以进入艺术家的精神世界。

本次展览的最大展区,我们将被带领至“天堂与地狱的交界处”,一座圣殿。通过参与天、地、人、神的对话,并参观蚕由生至死的过程,体验生命的“蜕变”与“终结”——在一个房间里,艺术家布置了数量众多的桑叶与活蚕。数百只蚕散落在不同角落的篮子里,一刻也不停歇地生长、蜕变、繁衍、涅槃。艺术家于此空间内,将邀请观众仔细聆听蚕的声响,当难以分辨的蚕声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噪音混杂在一起,我们似真正进入了一场精神领域的对话。

本次展览让蚕不再是作品的一部分,而成为了其主角——不仅参与了作品的完成,更象征着一种人类生命的挣扎、付出、拼搏与结束。人类何尝不如蚕一般,渴望破茧而出,但终究只能在生命结束的当口,留下丝丝缠绕的渺小轻薄的痕迹。


图片


图片





 02 一次展览的构想 

The Room of Requirement


(文字整理自我的英文文书)



图片



“在生命最黑暗的阶段也能发现希望,只要你记得点亮一盏明灯”,疫情期间,由于隔离,我重新看了一遍《哈利·波特》,对里面的“有求必应屋”印象深刻,继而产生了这个展览的想法。



纵观历史,每当一个时代陷入危机,总会有许多艺术家转向神秘主义以寻找灵感和启迪,展览 the Room of Requirement 的主题即来自《哈利·波特》。在电影中,只要有人需要,这间房间就会及时地出现并提供一切需要的物品;同样的,当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失落、失败之时,也会需要一个精神的寄托点,以慰藉心灵——神秘主义便顺理成章地进入了我的思考范围,并成为了本次展览的核心主题。


展览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超现实主义与潜意识”、“后疫情时代与魔法治愈”、“后人类、未来与人工智能”,探索“有求必应屋”的存在与意义。



图片

▲展览现场空间预想


第一部分“超现实主义与潜意识”,展示了与该运动相关的艺术家的绘画,并描绘了作为魔法师、先知和炼金术士的角色。Piet Mondrian的绘画展示了一个沉睡的人通过三个不同的人物展开进化的状态;Max Ernst的新娘盛装 (Attirement of the Bride) 使用戏剧化的图像,表达对于现实世界的讽刺和怀疑……


图片

▲选择的艺术家作品其一 by Piet Mondrian




图片

▲选择的艺术家作品其一 by Max Ernst



第二部分“后疫情时代与魔法治愈”借用了“萨满教”的相关概念,通过众多作品,从不同的媒介切入,探索了身体的敏感性与感知性。Lucile Olympe Haute 的 Cyberwitches Manifesto 探讨了如何通过一系列新技术获得“能量”,并与自然环境达成统一的连结;Chengyu Chen 的多媒体装置 Here Each Vibration Long Away 探索了人类的冥想过程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新加坡艺术家朱浩培和李长明的作品《菩提与榕树》则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多元化社区以及国家就其存在而引发的冲突;艺术家陈哲则希望通过“走进混沌,追寻一种不确定性,从而获得一种确定性”……


图片
图片
▲选择的艺术家作品其一 bLucile Olympe Haute



图片

图片

▲选择的艺术家作品其一 by Chengyu Chen


图片

▲选择的艺术家作品其一 by 朱浩培、李长明


第三部分“后人类、未来和人工智能”反映了“魔法”在当代世界的存在——而这个“魔法”即是数字、屏幕和互联网。艺术家陈天灼的视频作品 Dust 展示了一个表演过程,通过将农具和物品定位为主角,表现了人类的缺席感;Shan Huang & He Huang的作品 The Fool 回忆了早期电脑屏幕所带来的冥想感,试图揭示人类思想与天空之间的联系;艺术家陆扬则通过“无性别虚拟”探索了意识与身体的关系,并借用了宗教和脑科学的知识;郭城的抽象神谕矿工则让人们可以从人工智能中“预测”未来……


图片

▲选择的艺术家作品其一 by Shan Huang & He Huang


图片

▲选择的艺术家作品其一 by 陆扬


本次展览的作品选择范围跨度极大,从绘画到多媒体、跨学科的作品等均有涉猎。希望借由对历史、生态环境、传统观念、意识形态等事物的关注,激发人们的思考——我们究竟要如何才能重建彼此、世界、文明和其他所有事物之间的联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