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ello各位小伙伴,又到了每周一与大家相会的日子啦~春暖花开,各大院校也陆续开学了,小伙伴们,是时候操练起来啦~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安同学的科幻风作品,喜欢科幻类型的、近期打算做科幻主题设计的小伙伴们,确定不来取取经么?~
这个项目在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很清晰的轮廓,只是打算做一个科幻背景的。然后在构思的时候某一天我看到一个游戏实况,这个游戏叫《Homesick》,讲述的是主角某一天从睡梦中醒来后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废墟建筑中,这个建筑看起来废弃很久了,自己睡的房间也是这样,他很好奇,玩家也很好奇,到底这里发生了什么,自己又是谁。于是小故事开始了。通关后才知道原来主角只是当年核爆炸后的亡魂,弥留此地而已。空无一人的废墟和阳光。废墟的死寂和热烈的阳光形成鲜明的对比,背景音乐全程都是舒缓安静的钢琴曲,得知真相后让人悲从中来。https://www.douban.com/game/26412833/photo/2570415967/这种“多年以后回头看”的心情席卷了我,同时又有一个竞赛题目就是讲的反殖民地球的主题,两相结合。加上我个人是重度科幻+意识流爱好者,这让人有种赛博朋克式的哀伤。在这样的心情下,我决定让自己的思想在时间里流浪一次,直接去到悲壮的未来----小行星撞击来临后的若干年,逃出去的人类重返家园废土,是如何近乡情怯?我无意用一个项目去讲述一个庞大的故事,也无法预测和描绘久远的未来,因此我决定选取一个片段,也许是一个瞬间,它包含了我的项目,包含了我想要表达的心情。为了让项目更加合理化,我选择的一个片段是建筑群的模数化。我的想法是,无论过多少年,人类进化成何种样貌,生活习惯如何变化,住总得住的,吃也总得吃的(就算不吃也要有实验室生产营养液吧),人的社会性和生物的社会性总是要有的,那么社区和集群也总是会有的,无论是什么形式的。那么从这个粗浅的想法中提炼出了大概的思路——即探讨模数化建筑在未来极端的地球环境下将以何种形式存在。这部分的漫画形式借鉴了漫画一拳超人的爆炸场面,自己学着在ipad上画出来,然后云下面手绘云和五期的形式借鉴了漫画Blame!的某些场景。描绘了陨石撞地球之后的地球其实完全不适合人类居住,这部分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对于当初恐龙灭绝时的陨石撞击后的气候参考,快速变暖可能是许多在火灾、海啸和多年的黑暗和酸雨,再思乡,也只能把家乡当外星来处理。于是故事就从地底说起。而挖掘地底也会挖出当年,也就是我们的时代残留的化石。那时候的人们看到这些是什么心情?这也是最后一张效果图表达的内容。然后故事前奏说完就要开始干正事了。那就是要开始指定具体模块建筑的分类以及人类居住所需要的环境和条件调研:一共分成了8个种类的模块,这8个怎么来的呢?对于这类信息我通常选择去搜一些靠谱的调研结果而不是自己就随便定一个。当时我是看到了BIG Oceanix City的相关信息,其中就有一些数据,关于海上城市相应人口所需要的一系列的数据,(详见 https://big.dk/projects/oceanix-city-6399)有了数据,再结合自己的一些调研结果,跟尹老师讨论之后定下了这几个模块,然后就是喜闻乐见的排房间功能环节了。这部分对于建筑生来说都是小菜一碟就不赘述了。有了模块,和功能区域,就有了大致的百分比。无论是单体的小房间,还是综合功能齐全的大楼,全都是模块化的模块化的建筑,集成了模块化的单体建筑,而模块化的单体就成了社区的基本组织。无论人口多少,都可以按照这个百分比来进行搭配组合从而保证满足人的生活各项需求。有了百分比之后就开始试着组合各个功能的房间,让他们尽可能围绕环形的交通空间分布,这个交通空间并不属于核心筒。而是内部自由组合的结果。但wasp过于随机,要么增加更多的约束条件,要么就局部手动调整。每个大的功能分区都有自己的模块,那么他们之间的组合方式连接方式也是不同的,这部分其实值得深入研究,是很有意思的方向。但是在作品集中限于篇幅不能赘述太多。单体高层社区也并非一定是我做出来的这个样子,我只是给了一种可能性,如果真正要模拟社会发展而形成的形态的话,我相信单体的超高层社区形态将会呈现出相当大的多样性。模型是由Wasp生成的,Wasp在做随机组合方面非常好用,可以直接在网上搜到很多教程。社区的塔楼是人的活动区域,包括居住区和商业区,底部则是生产区域。最后两张大的效果图,封面这张描绘的是飞船正吊着一个大的模块组合准备运送的场景。按照惯例,下一期我们将会在制图教室栏目为大家讲解这张满满科幻感的效果图制作步骤,感兴趣的小伙伴就请关注我们,下期同一时间我们不见不散啦~教程讲完了,还是我们的老规矩,大家有任何想说的,都可以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有任何问题,可以通过我们制图教室的负责人加入我们的制图教室交流群,大家一起快乐地学习进步吧~制图教室微信交流群由于人数超过100,无法直接加群,请大家添加客服微信,我们将邀请大家进群共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