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谈NO.102 | 新一波offer大量来袭!川美学姐斩获首张爱丁堡offer!

学生案例 / 建筑设计 / 2023-02-01 17:47:54
图片


图片

YUE

四川美术学院 建筑学

GPA:86.42

雅思:6.5

自我评价:个性十足,游走于纠结症与佛系两个极端,怼天怼地怼自己,绝对的完美主义天蝎座

获奖经历

2021发展中国家建筑设计展暨2020国际学生设计大赛铜奖

2021首届西部(重庆)科学城核心区城市形象提升艺术设计大展入围

第一届山地筑境杯成渝地区高校建筑大类专业本科课程设计竞赛入围

所获offer(截至发稿前):

Edinburgh - MSc Architectural and Urban Design

Sheffield - Master of Arts ArchitecturalDesign 

申请时间线:

图片


图片


OFFER展示
(截至发稿前)

图片
图片



图片
原来设计还能这么做
[关于选择]

不喜欢国内的建筑教育学习......哈哈哈这句听起来又拽又直的话的确是我内心的真实写照,我始终认为建筑设计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设计规范和技术图纸更多的应该体现对底层人文的关怀和社会环境的关注。所以当看过海外院校的设计作品并了解到这些设计背后的理念与逻辑时,我突然有一种"原来设计还能这么做"以及"这才是我愿意为之努力并且长久追随的专业"的感觉,因此我下定决心走出去,看一看,玩一玩!而之后校外实习的经历也让我发现国内与国外建筑背景的差异体现在能力、职位、待遇上的不同,所以选择出国留学绝不后悔


图片

▲ 深夜画图


虽然目前只收到爱丁堡的offer,不过现在还比较早,很多学校也才刚刚投递,我希望再等一等。英国方向的话还是会首选UCL先锋派研究风格使建筑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特别是通过网站见识到学院之前研究的自动化房屋、生态自治等项目充满了科技感与奇思妙想。另外与之学术实力相当的AA也在我的考虑范围内,除去研究方向的吸引力,这些院校还能提供我至少站的足够远的平台来反思东亚地区的整个奇特的实用主义至上的建筑圈和鼓吹高效其实未必的工作方法,以及喜欢寻找权宜之计和捷径的机会主义思考方式


对于设计的看法其实在本科阶段基本上每年对于设计的想法都会刷新,有时会对建筑的叙事性感兴趣(屈米),有时则更欣赏扎实稳健的设计手法(董功),或是夸张炫酷借助参数化的设计(扎哈),但随着年级与见识的增长,我更关注的是设计与思辨的关系。societal architecture(思辨建筑)这个词就可以看出意思辨性与社会性的密切联系。从我出生起,中国经济的腾飞伴随着房地产发展迅猛,现在却停滞不前。回顾历史,我发现城市和建筑的发展不仅是一个设计问题,更是一个涉及经济资本、政治权力、黑天鹅事件等多种因素的社会问题。因此,我更喜欢将建筑作为一种媒介来研究世界是如何运转的在此基础上我更能欣赏库哈斯在作品中所一直强调的"拥塞文化",他擅长高效化、符号化的将一座城市融入到一栋建筑设计上,这也反映着库哈斯对于建筑在时间推移上产生的社会影响与反思。


图片

▲ 库哈斯


未来希望能继续探索建筑或者城市设计方向,读完研能够进入OMA、MVRDV这样有趣的大型设计公司,然后一边享受生活与风景,一边将有关设计的奇思妙想偷偷实现




图片
累不死自己就卷死别人
[准备经历]

作品集的四个项目都比较偏概念化,内容上包括纪念馆、人民社区、流亡的国家......但一开始导师在项目尺度上其实有帮我做过规划,比如小尺度空间的研究、完整形态的建筑单体、大尺度街区等等,在前期也就基本理好了项目类型的框架。虽然一直也了解英国方向的作品集风格比较偏超现实风,但我并没有故意迎合风格,更多的还是把自己想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


关于作品集与学校作业如何调和时间,在做第一个项目时,确实与学校作业有所冲突,这也是导致第一个项目花费时间最久的原因,但好我的学校在大四下安排了校外实习,一边接触实际工作一边做作品集还不错也正是因为实习提高了我建模、画图的速度和质量


仔细回想了一下准备的过程,其实我好像真的没有最大的困难(不是凡尔赛哈哈哈哈),但遇到很多繁琐的小困难,比如有时一张图纸改了好几遍始终没表达出我想要的内容或效果,或者临近递交申请发现之前考的雅思快超过学校要求的分数(感谢申请老师帮忙联系学校),再或者因为疫情护照迟迟办不下来......但是我一直觉得自己还蛮幸运,每次烦恼一阵咬咬牙坚持解决最后总能收获还不错的结果,所以说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每一份努力都不会被辜负


图片

▲ 模型室


印象最深的大概是在最忙的八九月(手上两个项目同时进行)来了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也不知道究竟是大脑缺氧想要急速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还是我玩性大发哈哈哈哈,这两个月去了广州近距离游览珠江新城、广州歌剧院、太古仓、东山口,也去到厦门打卡《开端》拍摄场地、山海健康步道、"人气"十足的八市、风景如画的鼓浪屿.....简直不要太酷。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从挤在狭小屏幕的眼睛转向更为生机有趣的世界,突然对于城市与建筑、留学与未来、生活与专业有了更深的理解。放松心情对于设计作品真的亲测有效哦


图片

▲ 嘉兴


图片

▲ 江南水乡


图片

▲ 太古仓


关于对学弟学妹的Tips,累不死自己就卷死别人"是2022年以前我对自己的要求,可2022年我认为比卷哭同龄人更重要的是沉浸式生活,不是"躺平",而是能以自己的步调适应社会。除了尽全力做作品集以外,希望学弟学妹也可以多多见识除专业以外的世界,找到自己的心灵寄托,多尝试有意思的事情、多陪陪值得的人




图片
疫情纪念馆
[关于作品]


在人生的中途,我发现自己已经迷失了正路,进入了一片黑暗的森林。迷失的我们,所受的惩罚也仅此而已,没有希望的我们活在欲望。——但丁《神曲》


疫情纪念馆是我开始作品集的第一个项目,研究建筑作为容器来承载人类情绪并构成一个大的叙事结构体系。历史上人类社会经历了多次重大疫情,无不对人类发展造成一定影响,我将此称为"黑天鹅事件"。


图片


新冠病毒自爆发以来不断困扰着人类,从仿佛活在地狱般到逐渐好转再到渴求未来恢复秩序(如同但丁在神曲中地狱—炼狱—天堂的经历)。因此我将疫情后的社会生活改编为新的叙事结构,分为受难者与救助者两条线同时展开,故事线交界处为一座迷宫,也就是转换身份与线路的枢纽。整个故事分为五个部分,也对应着开端,发展,高潮,转折,结尾,每个部分又由几个建筑单体容器构成,承载每个故事节点下人类的行为与情绪。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单体空间本身的塑造上我运用了光影、流线、尺度的手法,尽可能用建筑语言转译事件,创造供人体验的纪念馆氛围。此外,在整体系统流线的组织和空间串联上,借助景观、台地、连桥等手段使建筑本身更具逻辑性和游览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LAC的老师特别温和

[关于LAC]


一开始是在学校线上讲座上听过LAC某个学校学长讲述在UCL的学习经历,于是发动各种技能做背调,发现LAC被学生誉为UCL、AA分校。同时也了解了别家机构,但去过实地考察后听到各种拉踩实在不悦,而LAC与我沟通的老师则特别温和,来过上海线下后更加确定了选择


郑老师作为我的教学主管带了我两个项目,从设计逻辑、图纸表达和排版上都给了我很多意见,初步帮我搭建起了作品集的完成逻辑。在申请过程中帮助我最多的是带我项目三(Noah’s Ark 2.0)的郭老师,他很擅长思辨,能够迅速找到有意思的话题和能够与之匹配的建筑形式,在设计前期就对整个设计成果有了很明确的方向引导,所以这个设计做下来都很顺利。另外要感谢申请vivi老师,每次沟通都超级温柔,在我突然发现自己雅思成绩好像过期的时候非常耐心的帮助我发邮件询问校方意见。


暑期参加了LAC与DEZACT合作的海外教授课,以保护鳗鱼的为出发点和队友共同完成了一个自治生态的设计系统,并搭建了一个元宇宙平台供用户参与。设计课程与节点排布的很紧密,而且是用全英文授课,结交了一些在各个领域非常优秀的伙伴,并提前适应了海外课堂学习的节奏与内容,这个夏天充实而有趣!


图片

▲ 猛戳查看2022 LAC X DEZACT海外研究课成果汇报




图片

对建筑本源的认识
[关于日常]

对我影响深刻的一本书是AMO和GSD一起著作的<Elements>,这本书影响了我对建筑的基本认识。起初我对建筑的认识就是来源于生活中的建筑和进入这个专业后学到的专业知识和规范,它们都对建筑给了明确的定义,但这本书给我了完全不同的思考角度。比如书中描绘同是斜坡,美国经过战争的建筑师认为斜坡要缓才能为轮椅上的人服务,而没有经过战争的法国建筑师则认为斜坡要陡才能够有趣…这些种种来自不同角度和经历的人对建筑细节的定义丰富了我对建筑本源的认识


▲ Elements


平时喜欢电影、旅游、摄影,打卡一切网红景点。


图片

▲ 广州歌剧院——扎哈


图片
图片
▲ Four seasons酒店内部 / 帆船



图文来源:YUE

文中作品及图片归原作者本人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