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c-studio
展+|2020香港大学HKU建筑学硕士毕业展
作者
ecyoj
专业类别
建筑设计
资讯类别
国际展讯
发表年份
2020-07-22
编者按

香港大学建筑学系是前沿的建筑研究和教育中心,其在教学实践中始终跟随建筑学科的转型,应对当今建筑和城市的紧迫课题。毕业设计是建筑学硕士课程(MArch)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项目,旨在为学生提供独立探索和研究的机会。

文章正文



香港大学建筑学系是前沿的建筑研究和教育中心,其在教学实践中始终跟随建筑学科的转型,应对当今建筑和城市的紧迫课题。毕业设计是建筑学硕士课程(MArch)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项目,旨在为学生提供独立探索和研究的机会。


2020年的MArch的毕业设计作品,在冠状病毒疫情的背景下,也呈现出独特的形式和视角。在线上和线下结合的评图期结束后,建筑系于纽鲁诗楼开启为期一个月向公众开放的毕业展。

本年度共有69个毕业设计项目,议题从基于香港地区本土的住房问题和文化身份问题,到世界性的城市发展问题,再到信息时代建筑学的诸多新议题,呈现了学生们独特的个人视角,也呈现了建筑学对于人类共同危机的回应。本文将选取各类议题较有代表性的项目进行简短介绍。




Narrating the Accumulative Properties of Time in Space (Chui Jessie Alison)

该项目基于香港中环的场域,尝试探索一种新的档案记录方法,将建筑作为一种媒介,试图融合历史的细节和空间的叙事。以绘图作为最主要的工具,作者思考了如何能够使其成为呈现历史痕迹媒介的方法。该项目最终想要回应的是:曾经是什么,现在是什么,和未来将会存在什么。



Res Publica (Ng Cheuk Yin)



该项目试图探讨数字语境下的城市文化生态,通过增强现实,数字成像和摄影测量的融合,建构一个连接市民的虚拟系统,使其能够突破空间的限制,对社会问题发言。该项目质疑了数字和信息在建筑领域的作用,以及后数字时代中空间的权利和价值。


The Rashomon of the Myth of Theseus and the Minotaur (Lam Po Wing)

该项目以绘画为媒介,探讨了善和恶的复杂交错关系: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英雄和绝对的怪物。该项目从希腊神话中“忒修斯”和“牛头怪”的两个立场出发,以它们的心理状态作为空间元素,围绕一座迷宫,叙述一个关于自我认知和挣扎的故事。


Regenerative Assembling Methods (Hu Chi Hing) 

该项目探讨了借由电脑/自动辅助制造方法再现木结构的美。该项目的目的是提出一套新的组合系统,使木材在不丧失结构弹性的前提下,挑战各种几何形状的拓展性,同时兼具空间品质。机械臂的辅助使得这个系统能够更精确地预制材料。


Specific Duality-Design for Transient Transition (Sun Bochao)

该项目思考了在瞬时变化的环境下建筑的形式与功能,试图挑战单一功能的建筑设计。作者从正常时期与流行病时期的具体场景变化出发,制定了具有增长和转型明确愿景的线性建筑,这一系统有可能成为弹性城市的标杆。



The Negotiations of Space (Hung Wai Yin Louis)



该项目探讨了主体空间和辅助空间的新可能,并试图消除空间的专有性。针对香港的居住空间,该项目提出一种新的空间序列,使得建筑超越其环境独特性,不仅仅是一个壳,而是一系列特定的空间关系和分割方式。



Future of Remains-Architecture in the Age of Anthropocene (Song Huiqing)



该项目探讨了在一个特定的地质学时间定义:人类世的背景下,建筑会如何存在和衰败。北极作为关于人类世的一切讨论的中心,也是该项目的实践场。通过想象和谋划北极一个聚落的衰落过程,该项目挑战了建筑与时间的固有关系。



Campo Amaravati-Founding a Water City (Fan Xinkai)



该项目基于印度的一个废都,旨在反思高速发展的城市规划和发展,探索将废墟作为新城重建的可能性。呼应洪水问题,结合不同功能的水利基础设施,该项目有望为真实的城市场景提供多种可能性。



Momentary Otherness (Fan Man Si)



该项目是一个回溯性的宣言,以2000年为背景,聚焦于香港密集的城市环境和人口压力,旨在创造一种“短暂的差异性”。在正念术和虚拟技术的辅助下,该项目实现了将过去转化为的今日建筑性记忆碎片的过程。



Gradual Amaravati-Agriculture College as Mediator of Urbanization (Zhang Jie)



基于印度的一个废弃首都,该项目提出一种包含政治、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城市发展系统,旨在挑战纯粹物理性建造的城市规划及建造方式。该项目在未完成的城市基础设施及建筑遗留物之上建造一座农业学校,帮助当地恢复中止的农业系统,为未来新首都的转变提供机会。



Prepare the Land-Architectural Activated Re-naturalization as the Preparation of Refined Urbanization on Floodplain (Jiao Lei)



该项目提出建筑应该作为融入自然的行为而非破坏行为。该项目从印度一个废都的特殊地形和水体条件的研究入手,选择以自然水体为动秩序,创造了一种新的发展秩序来逐渐恢复场地的自然性,并实现一种自然城市主义。



Broadening Sky in Cancer Village- Organic Renewal by Changing the Role of Urban Village from Passive to Initiative (Sun Guolei)



以合肥的癌症村为实践对象,该项目重新思考了城市和健康的议题,并试图帮助城中村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角色转化。该项目以现有的治疗服务和活动中心为主体,通过空间体验,试图建立促进癌症儿童和村民的互动关系。



Below Groundline-Rethinking Monumentality in Hong Kong 2020 (Hui Ka Wai)



该项目提倡一种替代的观点,以评估香港2020年背景下公共空间的纪念性,并试图挑战现有的不朽的公共建筑的存在。该项目提出一种空间转化方式,重新组织建筑下方的用地以容纳城市中的问题项目,如老年人护理和环境保护等。


Urban Acupuncture-To Active the Urban Staircases in Hong Kong Island (Liu Jingjing)



该项目关注香港城市空间中的台阶,记录其作为连接城市高差的重要基础设施。该项目寻求一种整编和组织城市中台阶空间的方式,使其成为一种微介入的空间系统,表达城市文脉,激活所在社区的生活氛围。



Cache Memories-VR Architecture Design as A Reminiscence for Dementia Family (Hu Peng)



该项目是为有痴呆症病人的家庭在虚拟环境中设计的一系列记忆影院,旨在探索建筑在数字时代的可能性。该项目是一个对记忆、空间的重构以及再思索,也是关于虚拟空间情感体验的实验。



Corporate Urbanism-Time Framing of Cybernetic City-Neo-Suwon-Samsung(Kwok Chun Ho)



该项目假设了一座围绕三星公司发展的城市,试图探索一种“企业城市主义”。该项目同时也探讨了三星公司作为一个繁荣而受控的资本存在,对城市中不同身份的人群意味着什么,是高科技低生活的乌托邦,还是混乱无序的反乌托邦?



From Floodplain to Water Village-Transformation of Urban Village to Flood Resilient Community (Yeung Tsz Wing)



该项目基于雅加达的一个脆弱的城市村庄,提出一种渐进的弹性空间系统试图将非正式的聚落转变为适宜步行的社区,旨在应对未来可能的洪涝威胁。



 Inhabiting Between Flyovers-Modular Prefabricated Housing System on Leftover Site in between Flyovers (Peng Chong)



该项目以香港为背景,提出一种模块化的空间开发方式,重新利用天桥间的剩余空间旨在应对高密度城市中的住房危机和公共领域缺失问题。



「 MSc/MArch  」

Interpret the Magic Towers as Experienced-based Entertainment Infrastructure (Xue Yonghao)

Waving the City (Chen Wei)

Massing Strategies through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Ip Cheuk Sum Sampson)

Comix Centre (Suen Ting)

Gametopia-An Architectural Interpretation of Video Game (Zhang Ying)

Re-wild an Abandoned Village (Chang Branda Tsz Wei)

BeUs Depot (Tong Tsz Ying Victoria)

Repairing Tanghou (Xiang Shuyuan)

Food Urbanism-A Framework for Hong Kong’s Future Food System (Zhao Fangyuan)

Ghost Market (Hao Xinyang)

Interpret the Magic Towers as Experienced-based Entertainment Infrastructure (Xue Yonghao)

Sea Returns on Cheung Chau, Hong Kong (He Jing)

Symbolic Village-Under the Context of “Urban to Rural” Re-population (Zheng Shujie)

Urban Village Redefinition (Zeng Jingyao)

Symbolic Village-Under the Context of “Urban to Rural” Re-population (Zheng Shujie)

Inhabiting the Terrace (Jiang Naixin)

Inhabiting the Terrace (Jiang Naixin)

Experience, Employment and Education (Zhang Mengjie)

Re-wild an Abandoned Village (Chang Branda Tsz Wei)

The Waste City, The Waste We Created (Lam Cho Yin)





「 结语 



今年港大在全球转型线上的时候仍然举办了线下的展览,牺牲了部分流量的同时保留了建筑展中材料和模型以及高清大图带来的亲切感,非常值得肯定。研究生作品内容依然走在社会前沿,议题从基于香港地区本土的住房问题和文化身份问题,到世界性的城市发展问题,再到信息时代建筑学的诸多新议题,呈现了学生们独特的个人视角,也呈现了建筑学对于人类共同危机的回应。在疫情当下,学生们的努力工作更值得珍惜。在疫情下你觉得线上办展更好呢还是线下办展更好呢?欢迎在评论区给出你的想法~


❤️

但是无论如何,LAC都会在这里将夏季展带到你的身边~

请持续关注LAC夏季展览系列,让你足不出户看遍各大高校!

❤️



文/ecyoj  编/柒杯
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文中作品及图片来自2020年香港大学硕士毕业展
拍摄与文字记录版权归作者所有




推 荐 阅 读









联合 LINKING
联合而不仅是连接 → 我们搭建老师、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更联合优秀的老师,把宝贵的经验与大家互通分享。





学术 ACADEMY

学术而不仅是学院 → 我们不仅提供学院的教学环境,创造活跃,平等的课堂气氛,更注重学术知识的研究、传播。





创新 CREATION
创新而不仅是创意 → 我们培养的是学生全面的能力,不仅有好的思想,更有强大的技术,有把创意变为现实的能力。





上海工作室地址:

上海市虹口区哈尔滨路160号

1913老洋行C-101


北京工作室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通惠寺街15号楼

远中悦莱大厦3楼


官方网站::

www.lacstudio.com



联系方式:

① 400-863-5573

② 021-6141-1005



lac-studio
2019©上海观轶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ICP备150574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