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建筑设计跨尺度设计思维如何培养设计?
作者
XIAO TAN
编辑
Gan
专业类别
景观设计
资讯类别
导师报道
发表年份
2020-09-16
编者按

景观建筑设计跨尺度设计思维如何培养设计?从跨专业进入景观建筑领域,现就职于北京MAD建筑事务所,曾在UNstudio 阿姆斯特丹总部城市设计组实习工作。研究生毕业于米兰理工大学,师从妹岛和世,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本科期间也作为交换生在都柏林大学商学院学习。Advance School of Architecture(ASA)成员,擅长跨尺度设计。

景观建筑设计海外导师采访「筑言筑语」


SHIJIE CHEN


Master of sustainable architecture design, Politecnico di Milano

IC Advanced Architectual Design Studio, By Kazuyo Sejima

Advanced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SA) of Politecnico di Milano

Erasmus Exchange Program, 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

Bachelor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Zhejiang University


景观建筑设计师,现就职于北京MAD建筑事务所,曾在UNstudio 阿姆斯特丹总部城市设计组实习工作。研究生毕业于米兰理工大学,师从妹岛和世,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本科期间也作为交换生在都柏林大学商学院学习。Advance School of Architecture(ASA)成员,擅长跨尺度设计。



XIAO = XIAO TAN

SHIJIE = SHIJIE CHEN



01


XIAO: 你在浙大本科学的风景园林,为什么研究生选择去意大利读建筑呢?


SHIJIE: 我在浙大本科期间辅修了一个商学学位,后来通过Erasmus项目,以商学院学生的身份去都柏林大学做了交换生。在欧洲读书期间,我游历了很多国家,意大利是我旅行的第一个目的地,让我印象最深刻也最喜欢,后来决定去意大利读书。

 
我不是刻意地转景观建筑设计专业,因为读的项目中涵盖了景观、规划和建筑。这个项目对我帮助很大,让我意识到不同尺度的设计手法是融会贯通的。



02

XIAO: 意大利为什么让你念念不忘呢?

SHIJIE: 它的城市气氛和空间感受让我很震撼。比如在米兰,不看地图,沿着欧洲特有的小尺度街头道路走啊走,突然间会看到一个非常开敞的的空间,坐落着一座大教堂,教堂又是一个特别雄伟古典的建筑,让人觉得非常有纪念性,所以我当时很愿意选择这座城市去继续探索。



03

XIAO: 你在米兰理工读的是三年的项目吗?

SHIJIE:正式上课是两年,期间有五个studio的必修课,建筑两个、景观两个、规划一个。但是学生可以自己选课,相当于额外的学分。我当时特别幸运,选了妹岛的studio,时间往后延长将近半年。做毕设又花了半年,总共三年。



04

XIAO: 你觉得在浙大读书和在米兰读书在设计感受上有什么比较大的区别吗?

SHIJIE:国内国外的教学方法挺不一样的。我觉得浙大比较基础,更多的是告诉你设计是什么,包括教学生一些基础的设计手法;意大利比较扎实,你做的所有设计,老师会要求有模型,让学生找很多案例去分析,它教给我很多设计思考和设计哲学。具体来说,本科学的很广泛,做设计的层面很多。比如你会学园林艺术原理,生态学,园林设计基础等,你会从不同的方面去考虑景观设计,很多学科都可以在这里面铺展开;而在米兰理工所学的,我觉得是一种相反的设计方法,比如如何用最简单的形式来回应场地的问题,如何用最简单的diagram诠释你整个设计,让别人清楚知道你做了什么。



05

XIAO: 在米理读书期间你有没有印象最深刻的一门课?

SHIJIE: 来国外的第一个studio。老师新颖的教学方法使得我的设计思维有了颠覆性改变。之前做设计,我希望能照顾到更多方面,越全越好,在这里老师会跟我说,如果设计包含的内容太多太杂,会扰乱观察者的思绪,很难让人看出设计者最想解决的问题。就像在舞台上必须有主角和配角之分,如果配角太多,主角很容易湮没在舞台上。
 
第二是跨尺度思维的训练。比如景观建筑设计要设计一栋建筑,国内方法是画了用地红线后,直接从用地红线尺度开始,米理会首先分析这栋建筑在城市中扮演的角色,从城市角度开始探讨这个问题,然后慢慢进入建筑尺度,再探索这两个尺度之间的联系,接着从建筑尺度进入细节设计等层级,这让我受益匪浅。



06

XIAO: 你最后一个studio是妹岛和世的,讲一下参加这个studio的感受吧。

SHIJIE: 那门课还挺有意思的。其实我蛮擅长城市尺度到建筑尺度这个尺度,但是妹岛老师比较关心的是建筑尺度以内的一个尺度,比如说建筑形态,它有没有独特的设计语言。一开始过去我其实还蛮不适应的,还好当时找到了很好的组员,一起探索研究。课程自由度非常大,她会给你一个岛,在岛上你想做什么都可以,只要有非常明确的设计逻辑。有人会设计博物馆、音乐厅,我们当时设计了一个可以帮助岛上居民贩卖水果的pavilion组合,包含种植的温室、运输的游廊还有贩卖的集市等。
 
后来我觉得这个课题很有意思,做毕设的时候还是选择了这座岛重新设计。设计主体是用grasshopper算出的一条最佳路径,在路径上针对各个不同区域做特定的设计,比如在海边是一个水平游步道,在山里是上下起伏步道,在遗迹周围可能是围绕遗迹转的一个步道。这条路也会变成不同的功能空间,比如舞蹈室、音乐厅、暸望台等。 


 


07


XIAO: 很有意思,相当于这条路把整个项目都串起来,你当时是怎么想到这种设计形式?


SHIJIE: 当时我想开发岛屿,从开发角度切入会联想到城市设计的手法,第一步是路网设计,路网设计之后再有景观节点和建筑。我以此为出发点做了一些演变。在城市的角度,路网可能是交错的,在景观的角度,它可能更自由,建筑不是划分出来的,而是从路网里衍生出来的。




08

XIAO: 讲一下景观建筑设计作品集里你比较喜欢的项目吧。

SHIJIE: 我很喜欢在UNstudio做的最后一个项目,130公顷的城市设计。它的逻辑框架很有意思,即通过网格制定设计规则。甲方的任务书很宽泛,只说总共需要多少住房,没有明确每个住房的大概面积,场地绿化率等。因为给的限制很少,所以开始得比较困难,我们的解决方式是人为地设计一套可操作可控制的规则,再把人们生活的需求反馈到规则上,两个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直到产生一个比较好的方案。比如说竖向间隔,由住房密度控制,横向间隔是为了形成block,考虑建筑和街区的关系,如果block太小,建筑围起来的更像是天井,如果block太大,就没有街区的感觉。我们在进行block尺度研究的时候参考了很多案例,比如说巴塞罗那、纽约的城市尺度,然后把这些数值反馈到城市中,再来看什么样的住房适合这样的街区。
 
二还是它也涉及到了不同的设计尺度,规划层面讲,保留原场地路网,连接场地新入口,把柏油路更新为新型智慧道路。路网分割出不同性质的景观带。城市设计层面讲,通过规则确定建筑组合。再往下一层推进,就是更具体的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景观建筑设计。 


09
 
XIAO:学习了城市规划设计、景观建筑设计之后,对你而言这些学科之间的界线是更明显还是更模糊呢?

SHIJIE: 我觉得规划有规划的设计逻辑,景观建筑有景观建筑的思考方法,它们的关注点不一样,思维方式不一样,但设计的东西是一样的。你可以用建筑的思维去做城市设计,也可以用城市设计的思维去做建筑。比如说城市设计角度下的建筑,可能只是由路网来切割出来的生产单元,它的重要性排序没有那么靠前,评价它的好坏是看它所在的系统是否对城市有优化作用;而在建筑学范畴上,建筑就是最重要的,先把建筑放在这里,再说它对景观建筑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也就是主客体角度的改变吧。最直观的例子就是异形地标,不同学科的评价不一样,这也是主客体发生转换的结果。
发布时间:2020-09-16